放大圖片
為紀念諸城派古琴第四代嫡傳大師張育瑾誕辰100周年,一場「中國古琴諸城派名家音樂會」在山東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山東古琴社社長高培芬,著名洞簫演奏家張富森,帶領一眾傳人們為觀眾奉上了一場諸城派古琴的「空林絕響」。
也許是女性琴家特有的細膩,高培芬指尖下諸曲皆深情之致。由其編曲的《易安吟》,將李清照身逢亂世、國破家亡,心中無限悲痛之情融於七弦之中。一曲奏罷,如同再讀一遍《金石錄後序》,其氣沉鬱其調拗折,如李易安青年歡好、中年遭亂、晚年流離顛沛,佳偶不到頭、金石版籍流散難聚之種種哀吟,皆於朱弦玉指間吟然成樂。古人有以琴音悲愴為美,《易安吟》雖是新制曲,卻將古琴這一審美傳統忠實地繼承下來。
高培芬與丈夫張富森琴簫合璧,在琴壇傳為佳話。兩人數十年來致力於散佚琴譜、失傳古曲的收集整理,極大地豐富了諸城派古琴的曲目。如高培芬根據收藏的明代《琴譜合璧大全》手抄孤本中的記載,打譜復原的《客窗夜話》一曲,是明代帝師劉伯溫所作。在此次音樂會上,高培芬的弟子李欣彈奏該曲,觀眾有緣聆聽近500年前的古曲,諸城派於琴界可謂功勞莫大。
此次音樂會上,高培芬、張富森與眾弟子們合奏了佛教名曲《普庵咒》。值得一提的是,此曲不但加入了常見的佛教樂器銅磬、木魚,還由高培芬的女弟子們人聲伴唱梵吶,清妙的女聲配合琴簫,如同靈山會上,天女散花。營造出清幽的禪境,使聽琴者暫忘塵煩,沉浸於音樂的美妙中。此次音樂會上,展現了古琴獨奏、齊奏、琴歌等多種表現方式,還配以編鐘、編磬等古典打擊樂器。這一完美的團隊配合,正是得益於高培芬夫婦多年來於音樂院校中發掘、培養弟子們多面的音樂才華,在團隊演出時,才能調動出如此豐富的音樂元素與古琴相配合。
據悉,此次音樂會是為慶祝中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由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山東博物館主辦,山東博物館高培芬古琴研究中心、山東古琴社、山東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承辦。中國諸城派古琴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琴流派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再被聯合國評為世界級非遺保護項目。張育瑾,是諸城派古琴第四代代表性傳人。高培芬自青年時起,跟隨張育瑾先生學琴歷十九年,至今操琴已五十載。■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永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