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後晉一「敬」姓大臣因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減「文」改姓為「苟」。一千多年後,「苟」姓仍帶來該族人的羞辱和創傷,小孩被呼作「小狗」,老人被叫作「老狗」,足以影響其一生。河南鄭州市民苟先生早在妻子準備懷孕時,甚至決定「寧可不給孩兒上戶口,也不能讓他姓苟」。河南滎陽市雷垌村幾百名「苟」姓後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這幾年,鄭州也陸續有苟姓人改姓敬。
游泳被嘲笑「狗刨」
鄭州苟先生從上幼兒園起,就被老師、小朋友們喊作「小苟(音同狗)」、「苟」、「汪汪」。因為這,不管父親怎麼打罵,他都不願意去上學。後來勉強去上學了,遲到、逃課也是常有的事兒--他不想聽見老師點名,只要點到他的名字,就會引得同學哄堂大笑。如今,苟先生已是一家單位的中層領導,卻依然沒能走出姓氏的陰影。同事顧慮到他的感受,都不喊「那個字」。他所經歷過的這一切,絕對不能讓孩子再次經歷。
在滎陽市城關鄉一個名叫雷垌村的小村子裡,早些年,苟姓族人時常被外姓人取笑。年齡小的孩子被叫做「小狗」;年老的人就被叫做「老狗」;游個泳也會被嘲笑是「狗刨」;此外,做生意的苟鎮,開發票時,名字時不時就被人寫成「狗鎮」。 ■《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