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咀銅鑼灣租旺舖 擺脫中低價形象
韓劇和K-pop熱潮風靡香港,韓國菜也愈來愈受青睞。在港人印象裡,泡菜、石鍋飯一直是便宜的中低價食材,不少韓式餐廳為塑造高端形象,不惜支付昂貴租金,在銅鑼灣、尖沙咀等鬧市旺舖開店。韓國政府亦游說業界,讓韓食改走類似法國餐和日本料理的「精緻高檔」路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易
曾任韓國駐香港領事的申洪雨,有次無意中聽香港朋友說泡菜是中低端食材,讓他萌生開高級韓餐廳的想法。他設於尖沙咀的餐廳,晚餐時段人均消費超過300元,一碟炒雜菜粉絲約98元。申洪雨直言這個價位仍太低,認為要與高消費食客青睞的法國、意大利、日本料理競爭,仍須進一步抬高價格。
申洪雨的想法並非他獨有,香港韓餐館多數選址中產和遊客集中的市中心,單是尖沙咀就匯集近70間大大小小韓國料理,銅鑼灣亦不少於20間。然而門面風光背後,是舖租年年上升之痛。
舖租加管理費 佔總開支25%
根據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去年調查,銅鑼灣舖租貴絕全球,一線街舖如波斯富街舖租,叫價每平方呎900元。申洪雨設於銅鑼灣的另一間餐廳,舖租及商場管理費佔總開支20%至25%。
既然如此,申洪雨何不轉攻租金較平的屋苑市場,而非要捱貴租走高檔路線? 韓國貿易館(香港)副館長朴鍾杓認為,雖然港人從韓劇等流行文化了解韓國飲食,但論普及和認可程度,它還遠不及發展成熟的日本料理。
中低端市場客流不穩
在屋苑開業攻中低端市場,缺點是客流不穩定,街坊未培養經常在韓餐廳消費的習慣,不利經營。此外,若一眾韓國餐廳定位接近,會導致菜式雷同、定價千篇一律。因此朴鍾杓認為,隨着愈來愈多餐廳轉攻高消費一族,韓國料理未來將分成明顯的高中低三檔。
韓國政府積極協助企業向海外推廣韓文化,飲食也不例外,包括計劃於2017年前將韓料理發展成「全球五大飲食」之一。韓式泡菜(Kimchi)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了使它與中國和日本泡菜區分出來,並提升知名度,韓國農林部絞盡腦汁,去年終於首次確認其中文名為「辛奇」,改走高檔路線。韓國駐香港領事館近月還專門製作韓國菜名的標準中英文譯名,向傳媒機構派發。
韓官促限量提供免費小菜
申洪雨稱,韓國駐香港官員數年前開始召集韓餐廳老闆,提議限量供應免費小菜,意味顧客今後想吃多些泡菜,必須額外付款。這可減少浪費、節省成本,將菜式製作得更精緻,有助提高韓式料理的水準和級數。他舉例說,日本料理小小一碟可以賣得很貴,勝在顧客心甘情願。韓國料理雖以蔬菜為主,但他相信只要做得精緻出色,在香港乃至全球都有市場。
然而,有韓式餐廳擔心港人未能接受這種轉變,故沒理會韓政府游說,仍按傳統做法供應免費小菜,以免顧客投訴,這顯示業界難以統一經營手法。朴鍾杓亦擔心,韓流熱潮過後,韓餐廳格局和經營模式可能再面臨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