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疆喀什老城阿圖什巷是著名的手工藝品一條街,濃郁的民族特色讓遊客流連忘返。 記者王辛鵬 攝
危房改造修舊勝舊 絲路名城活化重生
對於沒有到過新疆的人而言,位於南疆的喀什更是籠罩着一層神秘的面紗。本報記者日前專程走訪喀什,發現當地老城區經過四年危舊房改造,換上漂亮新裝,使這個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有「西域絲路活體記憶」之稱的文化名城活化重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應江洪、王辛鵬 喀什報道
建於距今1000多年前喀喇汗王朝都城基礎上的喀什噶爾老城,是喀什這座城市的心臟和靈魂、是「西域絲路的活體記憶」。這裡街巷縱橫交錯,風格獨特,是目前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宮式城市街區。其核心區的民居群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融合了漢唐、古羅馬遺風和維吾爾民族現代生活的特點,極具歷史意義與人文價值。
2010年8月,《喀什市老城區危舊房改造綜合治理項目方案》獲批,提出要完成老城區28個片區507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同步建設4,622套、24萬平方米安置周轉房,項目總投資逾70億元。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開工改造危舊房21,109戶,完成投資超過20億元。
一對一設計 美化綠化
從老城的南門步入阿圖什巷,彷彿一步跨出了穿越之旅,古老與現代在這裡交融、東西方文明在這裡薈萃。屬地官員告訴記者,這裡屬於老城區的核心區,從2010年正式開始的改造是在原地、原有面積基礎上由政府和當地居民共同出資完成的。政府負責抗震、安全和戶型上的「一對一設計」,其他的裝修風格、外立面風格、美化綠化則由當地民眾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施工改造。既要「修舊如舊」,更要「修舊勝舊」。
「一對一設計」讓政府付出極大的成本和代價。這一舉措的出發點是「以民為本」,由於維吾爾族家庭成員一般都比較多,「各有各的主意」、「今天有今天的主意,睡一覺起來又變卦」......導致戶型設計最多修改次數達到60多次,耗時一年半。
一戶一地舖 促進就業
記者發現,無論是核心區還是外圍片區的改造,幾乎每戶都有一個門面(地舖)。當地官員告訴記者,這是為了幫助當地民眾解決就業。民眾既可以選擇憑借自身手工藝技術就地從業賺遊客的錢,也可以出租給別人賺房租,自己再到外面打工。改造前後的價格相差數倍,「僅僅土地的升值就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
家住乃則爾巴格鎮恰爾巴格8村7組236號的農民肉孜.阿拉吾丁今年65歲,家裡有15口人。老城區危舊房改造前他們家住的是土塊和磚塊混搭的房屋,並且年久失修。如今改造後的小院子有250多平米,中間有個小庭院,裡面擺滿了盆栽,綠意盎然。今年開春入住後,除去自己在巴扎上經營批發生意的收入來源,四個門面房也都全部租出去,收入超過三萬元。
取消地下室 維穩反恐
「去地下室化」是近年來喀什老城區改造的一個顯著特點。除了喀什位處地震高發帶這一安全因素,社會穩定也是實施這一「一刀切」舉措的主要出發點。
當地民眾自掘地洞儲藏食物歷史悠久,在毛澤東時代「深挖洞廣積糧」政策號召下,老城區民居地下更是挖掘了大量的地道和地洞。這些曾耗費巨大終又被廢棄的隱秘場所,在已經公開的案件中曾多次被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分子利用作為地下講經點、培訓點、藏匿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