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永亨憑「四指」摘取「四星」佳績。 香港文匯報記者吳欣欣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欣欣)脊髓神經細胞萎縮的侵襲,令譚永亨近乎全身癱瘓,曾經沉淪自暴自棄;但今日卻能以其僅餘可活動的四隻手指,成功摘得四顆星星。就讀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的永亨昨迎接文憑試放榜,取得一科5**及兩科5*佳績。在考場中他需要以「口述筆錄」方式應試,一句句吐出答案,由中心的教學助理代筆,他們極佳的默契,克服了地理科抽象的地圖繪畫題,取得最頂級5**成績。身為黃大仙祠創辦人後人的永亨,對宗教興趣甚濃,矢志報讀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盼望成為牧師,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向世人傳播信望愛。
現年20歲的永亨,在只有6個月大、仍躺在母親懷中時,已被不治之症患脊髓神經細胞萎縮症首次「侵襲」,自此之後,他被迫以輪椅代步,活動能力逐漸減退,至今僅剩右手首4隻手指可較大幅度地郁動,只能側躺在床上用電腦打字,每分鐘輸出15個至20個字。
母盼愛兒成「港版霍金」
在今年的文憑試中他獲准以「口述筆錄」方式應試,由甘迺迪中心教學助理周婉彤在旁即時記下他所講的內容,並因應科目性質延長20%至70%的考試時間,「周姑娘一直很努力地幫助我,我們在試前半年開始一起練習,很快便建立了默契。」
一講一寫的默契,要順利配合並不容易,他們也能在短期內挑戰成功,但好景不常,永亨坦言,摘取5**的地理科其實是最被考起的一科,「最大障礙是繪畫地圖,因為涉及空間概念,難以清楚地向周姑娘表達我的意思。」對於最終勇奪佳績,永亨喜出望外,其母也欣慰地說:「希望他可以成為港版霍金,向着自己的夢想勇往向前。」
曾自暴自棄 逃學做「宅男」
永亨當下的夢想,就是藉宗教探索人生。他自小在信奉道教的家庭長大,太公更是黃大仙祠創辦人之一,在耳濡目染下,未懂事已對宗教產生濃厚興趣。不過疾病持續的煎熬,卻沉重打擊其意志,在幾年前讀初中時一度沉淪,放棄自己逃避世事,「我的呼吸系統很差,常患肺炎,弄到情緒低落......(那時)覺得做人無方向、無希望、無目標;不想溫習,又欠交功課,操行不好。」永亨又直言,那時常當「逃學威龍」,躲在家當「宅男」,「只要氣溫低過15℃、睡得不好、沒心情都不會上學,就是這樣,一年起碼有15日的額外『假期』了。」
直至兩三年前,永亨接觸到基督教,而通過教友的自身分享,感受到人生的珍貴價值及信仰的威力,「例如有些吸毒者會因對信仰的堅持而成功戒毒。我自己也有見證,照顧我多年的姨媽患嚴重心理病時,我不斷禱告,最終她真的很快痊癒,這是奇跡啊!」從此他確立信仰,更立志將來當牧師,會先選讀中大宗教研究,修畢後再研究神學。
以車為喻 顯堅毅不自棄
現在的永亨是一名陽光青年,想法積極正面,「人要有夢想、有目標;否則會毫無進步的動力。」從其身上體驗了「身殘志不殘」的堅毅精神。他又以汽車比喻人生,認為當中的推動力最為重要,「若汽車沒引擎,旁人硬推也是徒勞的;只有裝上引擎,注滿汽油,才能邁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