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病變的郭蔚宜克服嚴重視障,在文憑試奪得4科5級的優良成績。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病變的聖保祿中學學生郭蔚宜,視力範圍只有正常人20%,雖然嚴重視障但仍能在文憑試勇奪4科5級的優良成績。蔚宜自小受病情影響,因看不見他人跟她打招呼而被排斥,又要被迫放棄某些運動,一度感到自卑,在家人的鼓勵下終克服障礙。她自知眼疾無法痊癒,甚至隨時失明,這更激勵她要珍惜享有光明的日子,她擬入讀科大商學院,及到德國進修,日後從商。
視網膜病變 視力剩兩成
郭蔚宜3歲確診有視網膜病變,有夜盲症和「隧道視野」,視力範圍只有正常人的20%,閱讀時容易疲倦,考試需要申請放大試卷和延長時間,被教育局定義為嚴重視障生。醫生告訴蔚宜,此病不能根治,只會不斷惡化,時間和程度不能預料,隨時會盲。
看不到打招呼 被誤當無禮
面對病魔來襲,蔚宜不宜做運動,兒時已十分自卑。家人曾勸她學游水,她卻擔心自己沒有能力。自小在新界長大,因搬屋而轉到港島的學校讀書,成績卻追不上進度,高小時成為全班唯一英文默書不合格的學生。視力範圍狹窄,令她經常看不到從旁經過的同學,對方向她打招呼,她沒有看到,也就沒法回應,卻被誤會無禮貌和冷漠而遭排斥。
不過,一切挫敗未有將蔚宜擊倒。去年依靠「凸字唇讀」考獲佳績的曾芷君是她學習的推動力。她最後在四個核心科目考獲5級的佳績,中文閱讀一卷更考取5**,力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父母北上工作 姑姐「指路明燈」
蔚宜的父親是珠寶工匠兼廠長,母親是商人,二人常於內地工作,蔚宜主要由姑姐照顧。蔚宜笑言,姑姐是自己的「指路明燈」,在學習和前路給予方向和意見。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終於嘗試學習游水,姑姐又向其「教路」,要她保持微笑以改善人際關係,她終於克服種種困難,人也變得堅強。
談到人生大計,蔚宜希望考入科大商學院,另由於中五時曾學習德語一年,發現德國人有信用,且做事嚴謹,故待完成本地大學課程後,會轉到德國進修商業和德語,未來從事有機耕種的生意。
曾放棄入讀 校方不離不棄
蔚宜的姑姐亦分享指,原來6年前蔚宜曾拒絕入學,原因是其視力範圍狹窄,前任校長當時在招生講座問她「想不想入讀」,蔚宜卻因為看不見人而答「不」,令校長感錯愕,後來要親自向校長解釋情況,並循正常程序入讀,故姑姐感謝校方一直對蔚宜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