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政改五步曲」踏出了第一步,特首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成為了各界討論的焦點。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吳亮星昨日指出,為體現廣範泛表性及均衡參與的原則,當局在擴大提名委員會選民基礎的同時,應考慮界別的代表性,即按照各界別實際情況,作適量擴大,而非無限擴大。
吳亮星昨日在與記者茶敘時表示,中央已經表明「公民提名」不可行,故在討論特首產生辦法時,應該將精力集中在如何增加提委會民主成分的問題,現選委會四大界別的組成,已包涵了社會上不同界別的精英。
他指出:「反對派目前針對的是人數多寡的問題,以為人數少就不好,但以銀行界為例,涉及管理等工作的人數當然不多,但分量就十分重,倘將該界別無限放大後,連一些萬能工種,如銀行保安等都可以在該界別投票,他們又是否了解業界的運作,作出最好的決定?」
選舉太「民粹」恐步希臘後塵
吳亮星認為,倘選舉模式過於「民粹主義」,各候選人只會「謀」着庫房的儲備金,為使自己繼續連任而大派福利,同時不會增加稅項,屆時就會「有支出、無收入」,就像希臘政府一樣,帶來香港難以承受的嚴重後果。
他並質疑,反對派過去成立了一個「四十五條關注組」,稱特首普選必須根據基本法四十五條去落實,但反對派不久就「無聲無息」地將四十五條掉落垃圾桶內,提出所謂的「公民提名」、「國際標準」,現在還爆出「澳洲人(鄭宇碩)治港」,「這又算是什麼標準?是美國、英國還是澳洲標準?」
吳亮星批評,只要不合己意,反對派就拒絕依法行事,倘以他們這個邏輯,也就等於完全不用理會基本法,否定中央在港享有任何權力,改由「國際標準」治港,「這與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有何分別?」
爭取民意支持反制激進行為
不過,是次事件讓他上了一課,也讓政府上了寶貴的一課,就是在爭取議員支持的同時,應該更多和受影響的市民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及關注點,爭取市民的支持。在民間大力支持時,激進反對派中人也會收斂,不敢做出激進的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