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隨着內地人口紅利消失,用工荒、人力成本上升不斷蠶食着企業利潤。每年7、8月的暑期工成為珠三角工廠眼中的廉價勞動力。記者從人力中介賴耀永處得知,他長期在東莞做中介生意,和茂名許多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有聯繫,與很多工廠的人事部門也熟,已連續4年向工廠推薦學生。
老師中介費達5萬
工廠與賴耀永簽訂協議,他推薦的學生工資是每人每小時9元,其中學生拿到7元,組織學生過來的職校老師抽取0.7元佣金,其餘的1.3元歸中介。「今年除了這一批學生之外,還有大朗一家毛織廠的200個學生是我推薦的,只要和人事經理熟了,入廠手續都很簡單,可以把他們身份都弄成18歲以上。周邊深圳、惠州、廣州的工廠也可以介紹。」據賴耀永透露,他和帶隊老師分別可得2萬至5萬不等的中介費。
人工低於普工三成
賴耀永告訴記者,暑期工在工廠的勞動強度和出貨量不亞於正式工人,但因為不受最低工資約束,工廠通常只按小時付給7塊左右工資,無底薪;正式工人則需支付每月1,310元最低工資和每小時9塊以上加班費。據此標準計算,暑期工每月工資約2,000元,同樣出貨量的正式工人則需3,000元。「我介紹的大朗那個工廠,用200暑期工代替正式工人就節省2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