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理飛機起家,中國航空工業走過仿製、代工的時代,再到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林左鳴形容為「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從望其項背到同台競技」,將來,則要發展到並駕齊驅,「下一步就是發揮科技人員聰明才智,尤其在重大基礎創新上有所突破,也就是你幹什麼我也在幹什麼,你有新產品出來我也同時出來。」
近年來,中國航空武器裝備呈現「井噴式」發展,中國已躋身世界少數幾個能系列化、多譜系自主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航空武器裝備的國家之列。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從跟蹤發展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加快了國防力量由單純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助力中國國防力量開始逐步實現以空固土、以空強海的華麗轉身。
殲-15晉世界先進水平
以大運為代表的系列運輸機,標誌着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4個能夠自主研製大型運輸機的國家。以殲-15戰機在航母上完美起降及完成系列任務為標誌,中航工業陸續提供和研製的航空裝備正推動中國進入以空強海的新時代。
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成功研製和批量裝備,標誌着中國直升機研製進入世界先進水平。以殲-10、殲-11飛機大批量裝備部隊和系列發展為代表,推動中國軍機正在由以二代裝備為主向以三代裝備為主的跨越。而空警-200、空警-2000預警機等特種飛機,則實現了中國航空特種裝備從無到有,加速了中國航空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變。
梟龍國際軍貿成績優異
在國際軍貿上,中國航空武器日益搶眼,梟龍戰機、獵鷹高級教練機、翼龍無人機等先進機型在海外市場表現優異。戰鬥機高低配置滿足不同的細分市場,教練機形成了初、中、高完整的搭配體系,無人機形成了偵查、察打結合的產品集合,武器實現近程、中程、遠程系列化發展。實現了中國航空軍貿產品由二代機向三代機、由有人機向無人機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