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繼《字裡人間》後,日本暢銷作家三浦紫苑又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今次拍攝隊走到日本三重縣美杉町,透過「誤闖」深山的頹廢青年的眼睛,說一個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的故事。
對香港觀眾而言,林業是一個陌生的產業。但林業工作者的生活、取於自然還於自然的價值觀,與今日下下「移山填海」的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強烈矛盾,已經足夠讓人反思。■文:笑笑
三浦紫苑的作品一向溫暖感人,2006年憑《多田便利屋》一書獲得直木獎後逐漸為人熟悉。其後作品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劇集,由瑛太、松田龍平擔綱演出的日劇《多田便利屋》系列口碑不俗,兩個男人合作經營一間無所不包的便利店,透過哭笑不得的委託察看人生百態。而去年橫掃日本電影票房、讓人眼前一亮的《字裡人間》亦貫徹作者輕鬆詼諧、充滿人情味的寫作風格,並罕見地以「字典編輯」為描寫對象,為枯燥乏味的字典編校工作帶來無限趣味。
改編三浦紫苑名作
字典編輯已經夠邊緣,今次由《喇叭書院》、《五個撲水的少年》導演矢口史靖執導的《戀上春樹》(小說《哪啊哪啊神去村》改編則更匪夷所思,都市人不願涉足的深山伐木業被鉅細無遺呈現出來,據說三浦紫苑的寫作動機源於在三重縣從事林業的祖父。
祖父從事的林業,其實三浦紫苑在寫《哪啊哪啊神去村》前並不懂。林業是甚麼?樹木與生活的關係又是甚麼?林業者又以甚麼心態去伐木?作者很努力地去形容各色各樣的樹木,很努力地展現林業員的生活,但對於從未接觸過林業的讀者而言,依然隔膜重重。因而在得知矢口導演開拍電影,三浦紫苑大表歡迎,並說,「我希望透過小說來刻劃林業員的非凡魅力,但同時也遺憾地意識到文字的局限性,例如無法具體形容『大樹』其實多大。所以當知道這部小說會拍成電影,我非常興奮。」電影將林業如實呈現在觀眾眼前,包括山的斜度、樹的大小、霧的濃度,甚至林業員的汗水與體溫、濕潤泥土的香氣等。
刻劃林業工作者
承襲作者幽默的文字,導演實地作戰,辛辛苦苦採訪超過五十個現役林業員,收集行內秘史,再挑選重要的資訊、細節,以搞笑的方式娓娓道來。由染谷將太飾演的頹廢高中畢業生平田勇氣不學無術,升不到大學,又被女友拋棄,書裡寫他被阿媽同老師賣豬仔,被送到一天只有一班車的深山裡當一個林業實習生。電影則稍作更改,勇氣是因為看見宣傳單張上的美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想當然,志不在此的勇氣學習不到幾天便萌生退意,但種種的巧合與在頂硬上的志氣催谷下,他在完成學習後進入了神去村,當一個真正的林業員。膽小、弱孱孱的他,跟隨粗獷林業員飯田與喜(伊藤英明飾),上山下海,爬樹爬多了,開始習慣林業員的生活。勇氣是世人眼中典型的失敗者,學業成績差,沒有一技之長,又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這樣的人經不起都市生活的高節奏,卻在深山小鎮找到容身之處,做着人人厭惡的工作。
所謂的成就,是世人賦予認可的,但不被主流認同並不代表沒有價值,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一種成就。從最初,勇氣對林業誤解,被飯田抓起來罵,到後來昔日朋友來訪,對他們的無知生氣、怒趕他們,勇氣不知不覺中也成長了,不再以輕浮的態度對待工作。
人與自然的角力
林業與現代社會看似格格不入,伐木甚至被現代人視為破壞自然之舉。而電影透過一個小插曲,去化解世人的誤解。林業員將砍下來的百年老樹運去市場,原來一根木頭價格不菲,勇氣就問前輩,把樹林裡的樹砍完不就成為富翁嗎?前輩笑笑地說,如果砍光了,就沒有東西留給後代。因而林業員在伐木時,亦不斷種植,每砍一棵百年老樹,要再等一百年才能生出新的樹木。樹林在伐木與種植中不斷循環,村民不過分掠取資源,並且透過一年一度的祭典活動,表現其對山神的敬意。
導演為求真實,拒絕用替身或特效拍攝,所有演出真身上陣,畫面上可見到林業員爬上三十米高的大樹,動作驚險,危機處處。而祭典舉行時,勇氣趴在剛砍下的神木上,隨着木製滑道從山頂直直滑向山腳的巨型草圈裡,過程有如坐過山車般刺激,演員在演完這場戲後大概已被嚇掉半條命。村民們以行動表現出心中的崇敬,體現了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美好願景。
香港雖小,卻是一個有山有水、郊野資源豐富的福地。如何對待腳下這片土地,是不停歇地開發、掠奪,以享一時美好,還是應該停下來,想想我們的後代還剩下甚麼?
勇氣在一無所有的山上,意識到林業的承傳精神,祖先為了百年後的子孫而留下了一大片林子,而我們又能為子孫留下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