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振業設計了「HKUST Course Cat」應用程式,幫助同學選課時可隨時在手機翻看課程資料。歐陽文倩 攝
睇課程選課利人利己 申讀雙學位獲看高一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做一件幫助大家的事,有時受益最多的可能會是自己。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課程的三年級生鄧振業(Roy),就設計了「HKUST Course Cat」(科大課程目錄)的應用程式(App),幫助大家選課時可隨時在手機翻看課程資料,至今累積約1,500個用戶。這項「義務工作」不單令他在申請修讀雙學位時脫穎而出,亦因此而被賞識獲邀加盟由科大生創建的公司工作,成為公司的Android開發主管,更憑優異表現獲得公司股份。
製作該應用程式的初衷,Roy說得很簡單︰「大一當時想選課,於是看課程資料,覺得用學校網頁很麻煩,想着如果在手機也能看就好了,於是就開始寫應用程式。」他表示,整個程式一開始比較簡陋,後來才開始越弄越漂亮,還找了做設計的朋友幫忙設計標誌。用了不少心血,但Roy卻沒有主動宣傳,只是透過社交網站、「朋友搭朋友」地傳開去,「好用自然會有人用」。
交流心得 拓展人脈
由於科大的課程資訊網站曾作更改,連帶Roy的程式亦要更新,他曾經也想過不如就此作罷,「但想不到有不少人傳電郵來給我,讚這個應用程式好用,還鼓勵我要堅持下去。」也有其他人約他吃飯聊天,交流寫應用程式的心得,「有畢了業的學長,也有科大的同學,這令我感到很意外,沒想到會因此認識了這麼多人。」
心血無白費 獲其他回報
於是,Roy不但堅持營運,還「加碼」,決定設立網站版。雖然這個網站是建立於免費平台之上,Roy亦精挑細選不同的伺服器,前後找了4個來做測試,「不同時段都上去看看網站的表現,看看會否負荷不了,又或者指定時段速度尤其慢等,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找出自己認為最穩定的一個。」
或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何會有人做這種「沒回報」的事,但事實卻是他付出的努力並無白費。Roy認為,自己整個科大生活都和「Course Cat」有關,例如能讀雙學位課程,「一般而言,雙學位課程都要求學生GPA(成績平均績點)有3.7或3.8分,但我只是大約3分,面試時教授問我有沒有其他成就,我就說了這一項,感覺當下都為他們留下頗深印象。」
「無薪」做一年 原來有股份
此外,這個寫Android應用程式的經歷,也為他找來了一份全職工作,就是投入由科大生創業的Sensbeat工作,並於大二時就成為了該公司的Android開發主管,「當時有意創辦Sensbeat的同學希望找懂得寫Android的人,找了幾位朋友,然後輾轉才找到我。」作為學生創辦的公司,一開始自然沒有甚麼錢,更不用談盈利,Roy亦是抱持着之前寫應用程式的服務精神去做,沒有任何薪金地工作了一年,「當時大一,時間較多,又沒有太計較金錢,看到對這樣東西有興趣,所以就照做,後來才知道他們原來有計股份給我呢,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