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環球資金重整組合 四類港股宜避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美國聯儲局本周二及三議息,或在10月結束買債,市場並關注會否提早加息,掀動全球資金配置,投資者可追隨市場上的「聰明錢」(Smart money)調整投資組合。事實上,投資界早已消化加息的預期,不少分析員認為,即使最快明年首季加息,以目前美國的就業數據,也不足以支持其密集地加息,可能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累計加息1%;而且歐洲、日本,甚至中國內地,也正在減息或擴大推行量寬措施,相信可抵銷有關影響,對港股壓力不會太大,惟部分息口敏感股仍需留意,專家建議宜避開四類港股(見表)。
美聯儲本周將迎來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因為會討論是否徹底調整利率的前瞻性指引,還要試圖確定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計劃。由於美聯儲內部對承諾保持近零利率「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反對聲音日趨增強,投資者將認真解讀美聯儲每句話,以尋找有關8年多來首次加息時間的線索。政策聲明的任何重要調整,都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因為投資者要根據美國指標利率的前景重新調整投資組合。
近來美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表現強勁,已經促使美聯儲主席耶倫和其他官員承認,加息時間有早於幾個月前預估的可能性。不過美國8月就業增長數據意外走軟,給美聯儲的決策提供了一些緩衝空間,當然一切有待其議息會議披露。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李惠嫻表示,市場其實早已預料明年加息勢在必行,與其估計究竟首季、次季,抑或第三季加息,倒不如預先做好投資再分配的準備。她認為,美國加息會對港股構成壓力,地產、公用及房託基金皆有下調風險。
加息擴闊息差 銀行股得益
她估計,聯儲局會於明年第二季加息,但具體時間需視乎當地就業及通脹數據,因為聯儲局主席耶倫是典型的數據派。至於加息的進度也要視乎有關數據,未必是未來每季都加息,例如美國8月的非農新增職位只有14.3 萬個,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2.5 萬個,令市場失望。她認為,數據欠理想下,對港股的影響暫時仍有限,而且加息也有利於本港銀行股擴闊息差,料恒指今年仍可以上試26,000點水平。
歐日「放水」 資金料續流港
花旗港澳區行長盧韋柏亦認為,就算美國開始加息後,也要一年時間息口才會上升1%。雖然美股及港股都有機會因美國加息而回調,但大家不要忽略的是,歐洲已經減息,未來亦部署「印銀紙」實行量寬;同時,日本亦正在實施量寬,情況與3年前的美國相似,反映美國「收水」的同一時間,歐洲及日本卻在「放水」,使不少資金繼續流入本港及內地股市等新興市場,故實質對港股的影響不會太大。
不過,加息對某類股份的壓力肯定較大,李惠嫻指出,本港地產股一定首當其衝,基本上普遍投資者都知道。公用股由於近年累積了很大升幅,當美國加息令美債孳息率上升,高息公用股的吸引力自然下降。她認為,有關的股份會在加息前先行調整,相信不少投資者會於現階段開始調整組合。
另外,一些負債重的股份也會由於加息而令資本開支上升,投資者可避開例如航空、造紙、內房等重債股,尤其是內房板塊,近年不少內房股因為「手頭緊」,故發行大量的美元公司債,當美國加息、美元上升,內房股將面臨資金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