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麟
蘇格蘭將決定是否脫離逾300年歷史的聯合王國,英國力挽蘇格蘭之際,自己亦面臨是否脫離歐盟的抉擇。歐盟成立以來,致力推動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但近年內部分歧愈見明顯,各國民族主義復興,更使聯盟的裂痕逐漸浮現。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機構主張世界政經融合,「地球村」村民卻各有盤算,成為全球化大勢下的逆流。
歐盟的建立推進了歐洲經濟發展,並為區內創造了相對溫和的政經環境,但在推動一體化的進程上,歐盟近年不僅舉步維艱,甚至有倒退跡象。歐債危機過後,德國無視多國經濟元氣大傷,主張厲行緊縮政策整頓財政,引起多國不滿,更讓打着民族主義旗號的疑歐派政黨乘勢崛起,並在早前的歐洲議會選舉,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
歐盟常以自由貿易守護者自居,但對非成員國往往採取排他性的保護主義。以共同農業政策為例,歐盟會巨額補貼區內農產品,即使這些款項最終大多落入地主口袋,同時卻把非洲貧困農民的產品拒諸門外。對於要爭取選民支持的政客,利益和理念在天秤上本來就不平衡。
放眼世界,不難看見發達國家奉行民族主義,以鄰為壑。美國聯儲局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日本寬鬆政策促貶日圓等,就被稱為「貨幣民族主義」。要重新為全球貿易自由化注入動力,有必要增加中國、俄羅斯和非洲等新興經濟體的發言權,改革那些已淪為美歐「富人俱樂部」的國際機構。
全球一體化、地球村、烏托邦、大同世界......這些名詞耳熟能詳,奈何在利益面前卻是如此陌生。觀乎蘇格蘭、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以至烏克蘭東部,令人不禁慨嘆那個沒有隔膜、沒有戰爭的夢想國度,現在仍是那麼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