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盧文端
盧文端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以「推翻一黨專政」為宗旨的「支聯會」,既違反「一國兩制」的原則,也違反憲法的規定,按理應該在香港回歸後予以取締。張曉明說,在「一國兩制」下「支聯會」還能舉行各種活動,其成員還可以當選立法會議員,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很大的政治包容。張曉明所講的實事,不僅「支聯會」成員心知肚明,而且香港社會也廣為人知。《蘋果》故意將張曉明「還活荂v的話改變為「能活荂v,斷章取義歪曲事實,其惡毒用心,首先當然是企圖抹黑張曉明,但更重要的是藉此攻擊香港的「一國兩制」,攻擊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張曉明出任中聯辦主任開展工作以來,不僅作風開明務實,更與反對派議員會面討論政改,而且堅持原則,及時點出「佔中」、「公民提名」的違法性質,尖銳點破反對派的「國際標準」是為「自己友」「出閘」的真實目的,有效發揮了激濁揚清、明辨是非的導向作用。《蘋果日報》造假成癖,毫無誠信可言,其歪曲事實,製造攻擊國家的假新聞更是多不勝數。今次故伎重演,在進一步暴露《蘋果》「反中亂港」本質的同時,也留下了又一個不光彩的記錄。
《蘋果日報》日前引述法新社報道,「披露」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與反對派議員上月中旬的談話內容,並冠以赫然通欄標題──《張曉明:泛民能活荂A足證國家包容》。報道以歪曲事實、斷章取義的內容,指責中央「唯我獨尊」,用意確實惡毒。
「支聯會」成員自己都想不到「活得這麼好」
本來,張曉明與反對派議員的會面事先有約定:四場會面交談均閉門進行,互不引述對方講話,以便盡可能坦誠交流。然而,這個約定不僅沒有受到尊重,更惡劣的是,《蘋果日報》對張曉明的原話斷章取義,惡意歪曲。張曉明的原話是:「在『一國兩制』下,宣稱以『推翻一黨專政』為宗旨的『支聯會』現在還能舉行各種活動,『支聯會』的成員還可以當選立法會議員,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很大的政治包容。九七前不是有人擔心回歸後他們在香港根本待不下去了嗎?現在說這種話的人不是還活荂A而且活得好好的嗎?」
張曉明講出了許多香港市民都耳熟能詳的實事。記得回歸前,民主黨原主席李柱銘多次聲言自己有回歸後會坐牢的準備。「支聯會」原主席司徒華九七前到美加訪問,在離開香港之前哭訴九七後「支聯會」成員將失去出入香港的自由。司徒華被認為是「硬漢子」,他當年因「擔心」「支聯會」成員在九七後在香港「活不下去」而「流淚」的新聞,在香港社會引起好多議論,確實賺取了不少「同情」。不過,李柱銘、司徒華的預言都沒有發生,曾經危言聳聽的人九七後不僅還活荂A而且活得很好,李柱銘、司徒華及其他「支聯會」成員自由離港和返港。就算李柱銘等人多次出國唱衰香港、攻擊中央政府,但他們仍然享有進出香港特區的自由。顯然,即使司徒華在世,都不會否認「支聯會」成員「活得很好」的事實顯示了「一國兩制」下中央的政治包容。
「支聯會」違法違憲本應取締
必須指出的是,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以「推翻一黨專政」為宗旨的「支聯會」本來就不應該有存在空間。
首先,中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並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等制度和原則,其中,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在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中國領土範圍內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其次,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必須堅持一國原則,最根本的就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尊重國家實行的根本制度。「支聯會」主張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違反憲法的規定,違反「一國兩制」的原則,危害國家政治安全,按理應在香港回歸後予以取締。「支聯會」的一些人清楚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有九七後不能在香港立足的「擔心」。然而,回歸後「支聯會」不僅還能舉行各種活動,其成員還可以當選議員,這還不是一種很大的政治包容?
《蘋果》四點歪曲用心惡毒
《蘋果》報道的歪曲事實和斷章取義,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張曉明講的是「還活荂v,《蘋果》的報道卻改變為「能活荂v,不僅扭曲了張曉明講話的含義,而且故意不報道張曉明有關談話的全部內容,只是引用隻言片語以誤導公眾;二是張曉明講的僅僅是「支聯會」成員,《蘋果》的報道卻有意將其擴大為整個「泛民」;三是那天參與交談的立法會議員的公開反應是「神態輕鬆」面對媒體,並形容雙方談得很「坦誠」,《蘋果》的報道卻說「有與會者對張的言論感到震驚」;四是明明中央顯示出巨大政治包容,《蘋果》卻偏偏指責為「唯我獨尊」。
《蘋果》為何要歪曲事實,對張曉明作出攻擊?首先當然是企圖抹黑張曉明,但更重要的是藉此攻擊香港的「一國兩制」,攻擊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眾所周知,張曉明出任中聯辦主任開展工作以來,不僅作風開明務實,與立法會各派別議員聚會,與反對派議員會面討論政改,而且堅持原則,及時點出「佔中」、「公民提名」的違法性質,尖銳點破反對派的「國際標準」是為「自己友」「出閘」的真實目的,有效發揮了激濁揚清、明辨是非的導向作用,受到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蘋果》企圖以歪曲事實的手法抹黑張曉明,並借機對中央進行攻擊,這只不過是《蘋果》在特首普選問題上全面攻擊人大決定的一個「插曲」。但其圖謀是不可能得逞的。
《蘋果》造謠成癖毫無誠信
在香港媒體中,《蘋果》以造假、造謠聞名。最臭名昭著的醜聞,就是1998年轟動一時的「陳健康事件」。當年10月,本港發生一宗婦女攜子墮樓的慘劇,禍因為其丈夫陳健康在內地「包二奶」所致。《蘋果》竟然毫無廉恥地出5,000元請剛遭滅門之痛的陳健康北上尋歡,炮製頭版新聞,刊出有關照片。這宗道德淪喪的造假新聞,引發香港社會的強烈譴責。《蘋果日報》造假成癖,毫無誠信可言,其歪曲事實,製造攻擊國家的假新聞更是多不勝數。今次故伎重演,在進一步暴露《蘋果》「反中亂港」本質的同時,也留下了又一個不光彩的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