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食安抽查市面上冷藏即食食品,所有樣本的李斯特菌含量均沒有超標。左起:食安中心首席醫生楊子橋、風險評估組主管周楚耀。 香港文匯報記者葉佩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市面上的冷藏即食食品,檢測100個樣本的李斯特菌、需氧菌落及大腸桿菌含量,結果所有樣本的李斯特菌含量均沒有超標。中心昨日指,芝士、乳酪、煙燻海產及加工肉類等都是李斯特菌的溫床,建議孕婦、長者或免疫力弱的高危人士應避免進食保質期較長的冷藏即食食物。
抽查百冷藏食品全部過關
食安中心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期間,抽取100個預先包裝冷藏食品進行評估,包括28款芝士、28款煙燻海產、28款經處理肉類及16款沙律,全部樣本均沒有超標。食安中心風險評估組主管周楚耀昨日表示,各樣本均存放在雪櫃至保質期屆滿前一星期,再進行李斯特菌含量及微生物質素指標的測試。
周楚耀指,所有樣本的李斯特菌含量均少於每克20個菌落的限值,不會影響健康,但對於高危人士,包括孕婦、長者或免疫力弱的人來說,如受到感染或會引致流產、腦膜炎,甚至致命。他建議該類人士應避免進食保質期較長的冷藏即食食物,特別是用生乳製成的軟芝士。
另外,在需氧菌落的測試中,有86%樣本屬尚可及滿意級別,有1個煙燻海產及7個加工肉類樣本的微生物質素令人不滿意,周楚耀估計是供應商在製作及儲存食物時不理想有關。
他說:「有3個卡門貝爾芝士(Camembert)樣本的大腸桿菌量偏高,超出每克20個菌落的標準,相信是使用了受污染的生乳或未經巴士德消毒的奶類製作。」食安中心指,已向相關的公司及生產商發出衛生建議,並抽取跟進樣本再化驗,結果屬滿意。
根據2009年至2013年的數字顯示,共有85宗發現李斯特菌含菌量過高的個案。周楚耀表示,過往每年約有6宗至26宗呈報個案,但過去兩年每年均錄得26宗個案,似乎有上升趨勢。中心首席醫生楊子橋則指,李斯特菌主要由食物傳播,但與其他可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不同,李斯特菌在低溫至零度的溫度仍可緩慢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