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發現骨疏藥「帕米磷酸鈉」,可增強人類細胞免疫力,有效控制淋巴瘤生長。
首用「人化鼠」測試證增細胞免疫力 續研治鼻咽癌效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文鈴)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帕米磷酸鈉」(Pamidronate),可增強人類γδ-T細胞免疫力從而有效控制Epstein-Barr病毒(簡稱EBV)引起的淋巴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如淋巴腫瘤,並成功首次利用在「人類化小鼠」測試中,減低腫瘤病發率及死亡率。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會繼續研究「帕米磷酸鈉」對於其他淋巴細胞和鼻咽癌的治療效果。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於2009年開始進行研究,該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副教授涂文偉昨日介紹,EBV是一種病毒,潛在於逾90%人的體內,一般不會病發。不過,當身體免疫力過低時就會誘發病毒,並引發淋巴瘤、鼻咽癌等,而病發率和死亡率極高,但目前提供的治療方法卻非常有限。
減毒副作用免疫抑制效應
「今次研究主要針對B淋巴細胞,並首次利用『人類化小鼠』模型成功發現一種全新免疫治療方法,通過『帕米磷酸鈉』增強人類γδ-T細胞的免疫功能來治療EBV誘發的腫瘤,此研究成果將於短期內擴展至人類臨床測試中。」研究成員之一、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及系主任陳志峰則說,該免疫治療方案可以顯著減輕目前治療方法對患者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和廣泛的免疫抑制效應。
舊藥新用具成本效益
另一位研究成員、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指出,「帕米磷酸鈉是一種已在臨床上治療骨質疏鬆症達20多年的舊藥物,是次研究將舊藥新用,提供一個即時且具成本效益的治療EBV誘導腫瘤的方法。」
據了解,在「人類化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發現可利用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帕米磷酸鈉擴增並活化γδ-T細胞,使其擁有殺傷腫瘤細胞的功能,從而有效地控制EBV誘發腫瘤在體內的發展及惡化程度,大大提高生存率,及延長生存時間。
研究發現,對照組中,11隻小鼠全部發現腫瘤生長,其中9隻死亡(死亡率82%),生存期約為60天;在治療組中,10隻小鼠有2隻發生腫瘤,其中1隻死亡(死亡率10%),生存期大於100天,較對照組明顯延長。他指,目前這項研究還在前期臨床階段,預計將在不久進入人類臨床測試中。研究結果已於今年9月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癌症細胞》雜誌Cancer Cell上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