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詠輝(左)除了品學兼優,於田徑運動亦取得佳績。 李詠輝供圖
中五上京交流結緣 盼將義工經驗帶到神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自2012年推出,3年來成功獲取錄的港生人數持續增加。隨着新學年開始,多名在今年文憑試獲不俗成績的考生,毅然放棄本地大學學位,踏上北上升學之路,躋身北大清華等全國頂尖大學門檻。有名校女生自中五赴京交流後即心儀當地學習環境,決心升讀北大,多年在港積極做義工的她入讀北大社會學,希望能藉以「認識中國最真實一面」;亦有學生指在內地名校的體驗,不單可擴闊眼光,培養獨立能力,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也大有益處。
今年的內地高校免試招港生計劃共取錄逾1,500人,較去年約1,200人及前年的900多人持續增加;而另一方面,包括北大清華等學府也同步開放「自主招生」途徑,以更多方式招攬港生,成功吸納不少成績相當好的港生北上求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畢業生李婉婷,在9月6日已前往北大報到。文憑試通識考獲5*共獲22分的她,即使獲香港的大學聯招(JUPAS)派得社會科學學位,但仍堅持前往文化底蘊更深厚的北大修讀哲學,「由於在聯招放榜前已收到北大的通知,所以沒再特別留意香港各大學的學位情況,可算是『疊埋心水』到北大。」她又分享指,早於8月初已參加了北大澳門文化會所舉辦的迎新營,認識了北大的港澳學生,而北大也設有香港文化會,有助自己適應。
拔萃女生:擴人脈為事業鋪路
來自拔萃女書院的黃樂妍則是到北大修讀社會學,她自小樂於服務,年紀小小已有近10年的義工經驗,更會每年為自己制定目標,接觸社會上有不同需要的人士,對社會發展及相關知識特別感興趣。樂妍文憑試成績不俗足以留學升大學,但她表示,在中五赴京交流時對北京的大學環境印象很深,所以立志入讀北大,更於今年1月透過「自主招生」獲取錄,她希望透過在北大修讀社會學擴闊眼界,認識中國最真實的一面,及利用所學去幫助和改善社會的不足。
做事滿有計劃的樂妍亦早已制定未來4年的個人目標,包括把在香港累積多年的義工經驗帶到北京,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義工隊去幫助別人、努力學習增廣見聞,以及擴展人際網絡為將來的事業鋪路。
清華似男拔:講求全人發展
於拔萃男書院畢業的李詠輝,則透過「清華大學2014年香港地區推薦生」計劃入讀該校八年制醫學實驗班。他中學的成績和操行俱佳,文憑試三科5*級,雖獲得港大經濟及金融學取錄但亦毅然放棄,最終心繫清華。
他表示,希望能於清華見識不同的學習環境,擴闊眼光,亦對有關醫學實驗班採英文教學具信心,相信教學能達到國際水平。他又笑言,在中學已有中學寄宿,相信較易適應於異地講求自律自主的大學生活,又指「清華與男拔的教育理念相似,都是講求學生的全人教育發展」,所以有興極參與大學各類體育運動,希望能做到學業和興趣兩者兼顧。
不過,亦有部分港生放棄到內地頂尖學府升學機會而寧願留港,道聯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便指,據他所知該校及其他學校都曾有學生放棄北大清華的學位,對此感可惜,建議香港年輕學生可放心把握北上升學機會,藉以體驗不同地方的生活和文化,擴闊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