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進世界名校:替論文導師代課 樂講中國城市史


在牛津大學讀書時,曾替博士論文導師代課,為修讀中國研究的本科生上了一個學期的中國城市史導修課。第一次上課前,學生會拿到參考書目和練習題目,先用一兩周時間搜集資料研習,再遞交兩千字以上的論文。在課堂上,老師不再複述書本內容,而是集中討論學生所提交文章的觀點、邏輯推理和寫作手法。然後,師生間就文章引申出來的學術話題,進行約一小時的交流。

學生最多4位 偷懶易發現

這種導修課的學生最多只有4人,只要稍有偷懶,老師很易發現,故學生需做許多課前準備。備課的書單內容永遠多得讀不完,加上要交論文,很考驗學生的理解力及動筆論述的能力。為免課堂上出現令人尷尬的沉默,學生發言或回答導師問題時壓力很大,但可訓練溝通技巧。

有趣的是,一切導修課的論文和課堂表現都不計入考試成績,只為訓練學生平時閱讀和寫作思考,讓他們到第三年應付畢業試時表現更好。從我的兩位學生看來,即使沒有求分數的動機,他們都很用功地準備,討論時主動發言,論辯思維清晰。

一小時導修課 平均備課10小時

我當導師也學到很多。導師不負責講授,只需主持討論,職責聽來輕鬆,但由於學生事前已研讀過書單的參考書,導師也無法鬆懈,必須事先準備。此外,課上的討論隨時被師生引導到不同方向,不一定按固定題目進行,故老師需預先消化學生文章,評閱時給予有用的意見,並設想課堂討論可集中在哪些較難的內容。有統計指,老師預備一小時導修課的平均時間是10小時,和我初出茅廬時備課的經驗大致吻合。

獲得這次教學體驗後,我認為牛津的導修課制度是「精英教育」,務求為學生爭取最多與老師討論的機會。不過,具備資源大規模採用這種課堂形式的學校實在太少。最近流行網絡課,許多講授為主的課程內容都可變成網上的課堂,師生來到課室後,重點應放在交流討論上,其他則應課前自學,若師生上課前做足準備,就可做到教學相長。 ■徐力恆

作者簡介:曾就讀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和北京大學。曾獲羅德獎學金攻讀博士,研讀中國歷史和文化。現為牛津大學講師。

電郵:tsui_lincoln@hotmail.com

(註: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
傳城大「放盤」專院裁一成教師 (2014-10-10) (圖)
蒙特梭利赤柱新校開幕 (2014-10-10) (圖)
走進世界名校:替論文導師代課 樂講中國城市史 (2014-10-10)
度數更深「四眼」增 理大「睛」明護童眼 (2014-10-09) (圖)
山中伸彌獲港大授名譽博士 (2014-10-09) (圖)
懲教所頒證書勉在囚進修 (2014-10-09) (圖)
考評局提醒:校本評核忌抄襲 (2014-10-09)
校園放大鏡:蔡功譜中學迎新日助迎挑戰 (2014-10-09) (圖)
海外升學秘笈:留學出路多 選課需謹慎 (2014-10-09)
浸大柏金遜症中心命名 (2014-10-09) (圖)
好書說不完:不拜佛靠修心 聽聽《佛家怎麼說》 (2014-10-09) (圖)
中華書局 (2014-10-09) (圖)
徵稿啟事 (2014-10-09)
自資院校八大質保宜分家 (2014-10-08) (圖)
城大入學資訊日 邀800生研癌細胞 (2014-10-08) (圖)
義工逍?遊:借兒童文字 分享義工意義 (2014-10-08)
普通話教與學:粵普差異:語音最大 詞彙其次 (2014-10-07)
校園放大鏡:麗澤領袖生禮堂紮營學合作 (2014-10-07) (圖)
理大生赴川推「生態遊」助重建 (2014-10-07) (圖)
嶺大學生校董有望選校長 (2014-10-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