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為爭搶人民幣存款,本港多間銀行近期紛紛調升人民幣存款息率。截至上周末,至少已有9間銀行的息口達到3厘或以上水平,最高的是信銀國際,5萬元新資金的年息水平高達3.8厘。不過,財金界普遍預料,這一趨勢未必能長久保持,在「滬港通」開通之後,人民幣存息反而可能會掉頭下降。
宣傳策略 「息」誘開戶
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上周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近期多間銀行提高人民幣定存息率,相信均是由於留意到滬港通帶來的機遇,希望先用高息吸引客戶開戶,進而再設法吸引他們開證券戶口,這其實是一種宣傳策略,目的是想在滬港通落實後佔到先機,「先飲頭啖湯」。預計每日兩萬元人民幣的兌換上限,將會在滬港通正式落實前後放寬。
不過,龔志明對人民幣息口能否長期高企,持懷疑態度。他指出,內地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不太理想,料中央政府會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有可能將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未必會下調利率,但目前內地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已經較本港銀行為低,兩地已存在「息差」。由於本港銀行吸納的人民幣存款,多數也是流回內地市場,因此這種「息差」現象並不正常,恐難以長期持續。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也表示,滬港通增加人民幣需求,有助推高息率,預計開通一段時間後,息口仍有上升的空間,但未必能長期保持3厘以上水平。他稱,過去人民幣是單邊升值,不少理財產品「大家都想買,覺得炒起來,把握比較大」,但現在人民幣雙向浮動幅度加大,風險增加,對於炒波幅者而言吸引力已經減弱。
建行亞洲常務副行長郭珮芳則表示,人民幣定存息率視乎各個銀行的各自市場需求而定,很難估計滬港通開通之後會如何。就目前而言,客戶覺得人民幣長期存款的息口相對較優惠,但如果客戶希望參與滬港通,反而會選擇期限較短的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