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作家張賢亮逝世


吳康民

在北京閱《新京報》,知道著名作家張賢亮,剛在國慶前夕逝世,終年七十八歲。

我與張賢亮有一面之緣。十一年前在北京的一次作家聚會中見面,談得很投契。他知道我自小就是一位文學愛好者,更邀請我去寧夏銀川一遊。他在銀川搞了一個西部影視城,頗有名氣,賺到的錢,都做了慈善事業。他是作家兼慈善家,從二○一○年起,就以個人的名義每年捐助一百五十萬至一百八十萬的善款,為寧夏的貧困病患者實施「救生行動」。幾年以來,有眾多病者受益。其他的慈善事業還做了不少。所以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來者有千多二千人,敬獻花圈的排了足足有二十多米長。

張賢亮是文革結束以後,最早寫「傷痕文學」的作家。我看過他的《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他的一部小說被改編成《牧馬人》,是當年的經典影片。他的小說揭露了黑暗,批判了極左思潮,因而也引起了若干反彈。他也屬於有爭議的作家之一。

無論如何,張賢亮是中國現代的中生代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讀初中時就已開始寫詩,發表在《中國青年報》、《詩刊》和《星星》等雜誌上。中學畢業便到寧夏擔任幹部學校文化教員,這是他第一次與寧夏結緣,終成往後去寧夏創立西部影視城的原因。但在上世紀曾被錯劃為右派時,又下放銀川農場,長近十年,更使他鍾情寧夏,終於長居銀川,並創業及終老於斯。

張賢亮的名氣,帶動了偏遠的西北地區寧夏的文學活動的發展。他領導創立的西部影視城,也推動了寧夏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在中國,還沒有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對偏遠地區的貢獻,一如張賢亮的。難怪他的逝世,在寧夏造成那麼大的震動。

張賢亮和我,曾在北京有一張合照(刊於拙著《八十照相簿》),那時候他人稍為瘦削。但在報上刊出的遺照,則頗為發福。奇怪的是《新京報》刊出的現場照片,遺體好像有兩個人,不知是甚麼緣故。

相關新聞
百家廊:汴京菊韻 (圖)
翠袖乾坤:畢比特當眾中伏被黑
天言知玄:八字的誤差
琴台客聚:春秧街的來歷
生活語絲:作家張賢亮逝世
隨想國:愛與和平
路地觀察:《素人父母》自序
歷史與空間:《紅樓夢》人物雜談--無心出岫淡如煙 (圖)
書若蜉蝣:戴望舒過舊居 (圖)
文藝天地.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三十九) (圖)
文藝天地. 詩意偶拾:小陣雨後,小鎮
文藝天地.來鴻:九層塔 (圖)
文藝天地.試筆:七彩九寨 (圖)
茅威濤:在城市土壤中培育戲劇之花 (圖)
古詩入油畫 色彩如音符 (圖)
敦煌文物時隔19年後將再次亮相香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