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2004年升空,經過10年遠征後,昨日下午終於釋出「菲萊」號登陸器,嘗試登陸距地球5億公里的「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整個登陸過程全長7小時,「菲萊」號於香港時間今晨零時3分傳回訊息,確認成功着陸,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彗星着陸,成為彗星探索的新里程碑。
重100公斤的「菲萊」號,於香港時間昨日下午4時35分脫離「羅塞塔」,朝67P彗星展開被工作人員稱為「恐怖7小時」的登陸之旅。由於「菲萊」降落過程全由彗星的微弱引力主導,地面控制人員其間無法插手,故降落時機及預定軌道均不容有失。
搭載10探測儀 兩「魚叉」助固定
形狀如同充氣黃色膠鴨的67P彗星與地球距離遙遠,無線訊號要隔27分鐘才能傳回地球,昨日ESA工作人員收到「菲萊」分離的訊號後,無不歡呼擁抱。搭載了10種探測儀器的「菲萊」着陸前會放出兩個魚叉狀物體,協助於彗星表面固定,不致因為引力不足而反彈至外太空。
電池僅剩2.5日 靠太陽能逗留4月
「菲萊」的電池將於2.5日後耗盡,科學家期望它能在接收較多光源的地方着陸,以啟動太陽能電池,繼續觀測及實驗任務,包括分析表面物質的分子結構。假如一切順利,「菲萊」的任務將持續最少4個月,項目總監費里在「菲萊」降落前表示,團隊多年來為「羅塞塔」任務努力,如今已來到最關鍵一刻,為夢想終於有機會實現而非常感動。
彗星秒速18公里 多懸崖峭壁
67P彗星形狀不規則,最闊一面直徑約4.1公里,與上環至銅鑼灣的距離相若,較一般探測器降落的星體小得多。「羅塞塔」接近67P彗星外圍時向彗核拍照,發現它的表面暗黑,較預期中粗糙多孔,亦有大量懸崖峭壁,加上67P正以每秒18公里的高速飛往太陽,進一步增加降落難度。ESA科學家麥考里恩承認登陸有失敗風險,但認為值得冒險。
即使「菲萊」登陸失敗,「羅塞塔」號仍會在67P外圍收集各種數據,包括早前探測到的硫氣體,完成其餘8成探測任務。
彗星由大量冰、碳分子及塵埃組成,它們歷史悠久,科學家期望通過探索彗星,揭開太陽系及地球生命起源之謎。ESA形容,「菲萊」號的觀測結果將徹底改變人類過去對地球起源的想像。■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衛報》/ 《每日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