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前匯豐亞太區主席艾爾敦在博客發表題為《香港的未來》的文章,形容香港政制發展猶如小兒學步,不能「未學行,先學走」。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針對近日的「佔領」行動被指有外部勢力參與,擢袘行前亞太區主席艾爾敦(David Eldon)昨日撰文,指自己留意到有外國傳媒報道指,「佔領」行動是如何有部署和計劃,示威者亦受到充足訓練(well trained)。他又強調,香港特區政制發展猶如幼兒學步,起初不可能「未學行,先學走」,而是要循序漸進,先學會爬行才可小步前行。
艾爾敦曾於10月中在個人網誌發表題為《Hong Kong: The Light,The Dark and the Long Term》的文章,質疑學生佔據馬路示威十多日,似乎是認為自己擁有絕對示威權,但卻忽略其他市民也有其權利。若示威活動令小商戶陷入困境甚至無法經營,「學生是否會作出賠償?」行動反映有關人等的不成熟及不了解社會情況,是時候叫停。
指港can do精神漸淪won't do
昨日,艾爾敦在DBC電台網站再以《香港的未來》為題撰文,指香港確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令香港得以持續發展,但難以現時情況去估計香港的未來。早於2007年6月,他已說香港一直被公認的「can do」精神,漸漸變成「can't do」精神,「很遺憾地,這個情況沒改善的同時,我更在去年4月時將此修改成『won't do』精神。」
艾爾敦提到,他留意到有外國傳媒報道指,「佔領」行動是如何有部署和計劃,示威者亦受到充足訓練。不過,目前更重要的是行動的下一步,而對話不應只得特區政府與學生團體參與,也應包括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倘學生關注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例如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住屋成本持續上漲或社會福利等問題,對話之起點會更為適切。」
他又將香港政制發展比喻為幼兒學步,嬰兒不會一開始就會懂得步行、跳躍甚至快跑,最初都是先要爬,然後踏出一小步,到嬰兒開始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獲得更多信心後,他就會作出更多嘗試。
港生理想主義 重政改輕經濟
艾爾敦坦言,香港學生很多時都很理想主義,對政治改革的重視多於經濟層面。他說最近聽到一個故事,一位年輕示威者返到家中後,沒想到爸爸竟會留在家裡,原來父親因為「佔領」行動令生意大受影響,「這位年輕人聽到後沒有回應,但我更懷疑他是自知理虧說不出話來。」他強調,香港仍然有前景,但各界必須要有更進一步的互信,又說最近行經金鐘「佔領」區時,看見一幅「香港是我家」的橫額,「香港也是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