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興旺號」深水半潛鑽井平台試航調試。本報山東傳真
深水半潛平台是海工領域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而其實在海工的中低端領域,「中國製造」發展迅猛。今年1月至8月,我國海工裝備市場份額佔全球33%,已經超過傳統海工強國韓國和新加坡。
若出現棄單 企業恐滅頂
但在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看來,目前國際海工市場出現了一個「倒掛」現象。自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尚在復甦之中,油價下跌趨勢短期內仍在持續。但危機爆發以來,海工裝備訂單量卻處在一個高位。包張靜的研究就發現,目前內地許多鑽井平台屬於無租約的投機建造,這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隱藏風險。「現在的定單毛利非常低,但海工裝備價值又非常大,一旦發生棄單,對企業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包張靜強調這並非聳人聽聞。
其實內地海工製造企業之所以還願意來接這樣的訂單,並不是他們對市場風險了解不足。其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前的數年裡,全球船舶市場快速發展,一批造船企業湧入船舶行業。經濟危機爆發,令國際海運陷入寒冬,這批企業為了生存紛紛進入海工裝備的低端領域,其中技術、成本門檻都比較低的自升式鑽井平台成為他們的敲門磚。據包張靜統計,近五年來內地大型海工裝備建造企業由10家增至20家,海洋工程船建造企業則由60家增至100家,在低端領域的快速增長,其利弊值得謹慎思考。
但包張靜也強調,國際海工市場雖然在短期內存在下行的壓力,但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仍然看好。他認為目前我國海工業亟待提升在核心技術和概念設計上的水平,同時發展支撐海洋工程裝備發展的技術服務、專業咨詢、信貸保險等配套服務,並大力培養海工產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