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大傑青」與深水埗長者和基層市民享用剩食飯盒,一同分享環保成果。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本港每日產生3,300噸廚餘,除了浪費大量珍貴資源,亦加重堆填區負擔。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昨日舉行「十大傑出青年 社會服務日」,現屆「十大傑青」先到參與廚餘回收的酒店參觀,並與深水埗的獨居長者和基層市民,享用由剩餘食物製作的飯盒,一同分享環保成果。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昨日舉辦「十大傑出青年選舉2014-社會服務日」。為貫徹今年選舉「積極公民、綠色領袖」的主題,大會安排現屆「十大傑青」到旺角一間酒店參觀廚餘管理設施,體驗廚餘回收及處理過程,並參觀廚餘和食物捐贈機構的廚房,了解廚餘除可用作製成堆肥,而安全食用的剩餘食物亦可製作飯盒。他們其後在深水埗與當區約80名獨居長者和基層市民,享用由剩餘食物製作的飯盒。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本港每日都產生3,300噸廚餘,即使小蠔灣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和第二期亦只能處理500噸廚餘。他建議本港可循民間途徑,在全港多個地點設立中小型設施,分散處理廚餘,紓緩現時廚餘問題,同時給予政府時間去興建集中處理的設施。
惜食堂項目經理王敏儀表示,現時每日都會到街市、超市、酒店、食肆等收集賣剩蔬菜和可食用的廚餘,現時有約100個食肆和機構參與,平均每日都收集到4噸食材,經烹調和處理後,製成4,600個飯盒和食物包,贈予有需要人士。
食安主任每日抽驗捐贈飯盒
她又指,呼籲食肆參與捐贈時,不少機構都擔心捐贈後的食物會否「食壞人」,所以他們有人員擔任食物安全主任,每日抽驗飯盒,讓參與捐贈的機構放心。
有參與食物捐贈的敘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則指,隨着近年新人都選用律師即場證婚,令起菜時間越來越遲,經常「5時恭候、8時入席,但到9時都無得食」,不少賓客到場前會先「醫肚」,導致婚宴產生的廚餘增加。他正計劃與環保團體合作,鼓勵新人提早婚宴時間,變相減少廚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