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長者安居協會昨日宣布擴展平安鐘服務。右一為亞里(Ali)。張文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文鈴)現時居於本港的少數族裔人口達45萬,部分第一代移民到港的少數族裔人士漸趨老齡化。有機構趁昨日長者日,宣布把「平安鐘」服務升級,訓練本地少數族裔人士擔任呼援及關懷服務員,將服務延伸至支援印地語、烏都語、旁遮普語及孟加拉語,支援本地少數族裔長者。此外,服務亦會支援潮州、客家、上海等方言。有受惠長者表示,與能說家鄉話的服務員溝通,令她能消除語言溝通障礙和增加親切感。
長者安居協會昨日宣布,擴展平安鐘服務至本港少數族裔老人,如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等,避免他們因語言溝通障礙而耽誤支援。協會於去年開始籌備支持少數族裔老人服務,至今有30名少數族裔人士使用「平安鐘」,主要為印巴裔。
該會行政總裁梁淑儀表示,協會有聘請少數族裔服務員,專責為使用「平安鐘」的少數族裔老人服務。協會目前只有3名服務少數族裔的服務員,期望日後能聘請更多少數族裔人士,令服務擴展至更多族裔。她坦言,聘請懂少數族裔語言人士是擴展計劃中最大難度,暫時只能透過非牟利機構進行聘請工作。
熟悉語言 亞里救巴裔長者命
在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服務員亞里(Ali)說,在未開展服務前,接獲少數族裔長者的緊急求助,未必人人能處理。他曾為巴基斯坦裔長者Dolly提供「平安鐘」服務,當時她丈夫因飲下混合了化學物質的水而感到不適,她即時按下「平安鐘」求救,讓亞里協助召喚白車才得以救回丈夫性命。他表示,服務員用熟悉的語言與少數族裔長者交流會更為親切,可緊貼他們生活所需,提供適切支援。
長者安居協會預期,隨着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居港少數族裔對「平安鐘」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現時使用「平安鐘」服務,每個月費用為100元,協會有慈善計劃支援少數族裔個案,有經濟困難的少數族裔人士可申請免費使用「平安鐘」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