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對於中國央行此次減息,不少經濟學家形容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李健向本報分析,央行減息旨在降低融資成本和金融風險,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利好股市和地產,但降低利率的實際效果有待觀察。專家預測,中國就此進入新一輪減息周期。
李健指出,國務院提出多舉措降低融資成本,減息是遲早之舉。今年以來央行通過各種創新型的流動性管理工具,意圖壓低貨幣市場短期利率、進而引導貸款利率下行,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目前國內各融資市場分割,傳遞機制不順暢,短期和中期基準利率也尚在培育期,因此這些新貨幣政策工具在中國還「水土不服」,很難真正有效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最近經濟學家厲以寧向高層諫言:「當前M1(狹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供應量)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但人們還是普遍感覺貨幣流通量偏緊、市場『差錢』,民營企業最怕的就是資金鏈斷裂從而引起產業鏈斷裂,根據目前國內經濟形勢,物價大幅度上漲沒有基礎,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具備條件,降低利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利好股市和房地產
李健認為,減息利好於股市和地產,利差縮小則可能降低金融機構盈利。不過他對減息效果存疑,認為國內利率傳導機制不暢,此次減息對降低融資成本的效果微小,後續可能還將繼續減息及降準。
民生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管清友也認為,寬鬆空間打開,預計下一次降準、減息不會太遠,寬鬆一直持續到社融餘額增速拐頭向上,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為止。無風險利率下降利好股市和房地產,也直接利好債市,但考慮到市場預期充分,效果不會太明顯。當房地產銷售帶動經濟轉暖,則股強債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