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韋君
內地及香港的電動巴士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在一眾發展電動電池及電動車的上市公司中,中國動力(0476)憑藉擁有獨特的電動車馬達控制系統,適合於任何道路情況,已贏得「香港品牌」電動車項目,中國動力已積極拓展重慶市場,與香港市場雙線而行,其電動巴士的產銷前景甚為吸引。
馬達控制系統適合香港重慶
中國電力的技術優勢,在於擁有聚合物固態鋰電池的技術及生產,可在負20度低溫至70度高溫運作,於電池壽命、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都較傳統鋰電池優越。此外,中國動力旗下的環保動力獨特馬達控制系統,適合任何道路,對以山路為主的城市尤為重要。
為擴展內地市場,今年8月獲北京汽車城入股持有5.05%股權,藉以拓展京津市場。早在年初,公司已與北京汽車城成立合資公司,主力開發和製造電池和馬達控制系統。
公司的最新動向,是在11月17日透過現金及股權轉讓,入股重慶穗通實業,總代價2,800萬元人民幣,並佔有該公司擴大股本後的7成股權。穗通位於重慶武隆縣,從事製造巴士及銷售汽車零件,早已合資格申請新能源巴士的生產許可證,而武隆縣政府已確認有意購買穗通之電動巴士,開設電動巴士專線,待有關許可證獲批,首批30輛電動巴士便馬上可付運。
內地政府已推出電動巴士補貼政策,每輛10米以上補貼50萬元,表明爭取2015年,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達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香港政府也已撥出1.8億元,每架巴士500萬,資助36架,其中純電動巴士佔20架。
獲香港政府資助研製的三輛電動巴士在今年底可交付,可望行300公里,交與巴士公司試行,該公司有信心可獲取其中的20輛純電動巴士的訂單。另一方面,與香港地理相同的山城重慶,目前有1.5萬輛巴士,年內會率先更換800部為電動巴士,到2015年共更換1,600輛。
據管理層分析,內地每部電動巴士的利潤是40萬元人民幣,而香港的利潤是100萬港元。中國動力除已擁有武隆縣的訂單外,重慶及香港的訂單也極具優勢,以目前該公司產能及相應擴充後,未來兩年的盈利將以億元計的增長,其潛力被市場比喻為比亞迪(1211)第二。
中國動力上周穩好,收報1元,正處待發階段,一旦重慶等電動車訂單落實,勢獲基金加碼增持而躍升。今年6月已引入中國太平保險為戰略股東,持股3.22%。值得一提的是,大股東兼主席張韌將其擁有的聚合物固態鋰電池的技術,無償注入公司,變相送予公司10數億(有同業以10多億購入鋰電池專利技術),公司現資產淨值主要為擁有廣西南寧的芒硝礦,儲備約2.36億噸。此外,周二收市後,該公司正式納入MSCI環球小型股中國指數成份股,對股價甚正面,投資者可趁低吸納,上望年高位1.3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