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盧瑞安。 資料圖片
反對派以為可「各取所需」 基本法教育工作須加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違法「佔領」行動雖告終結,各界要求加強港人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呼聲卻越來越響。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盧瑞安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反對派只重「兩制」,不講「一國」,以為「一國兩制」是「各取所需」,是完全錯誤的看法。他強調,港人必須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並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年輕人對香港基本法的教育工作。
盧瑞安昨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佔領」行動對香港的經濟、民生造成嚴重衝擊,更令社會撕裂和兩極化:「社會現時好像『非友即敵』,facebook有所謂『unfriend潮』、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好多人出來食飯,都要事先聲明『不談政治』,這是一個『不正常狀態』。」
過度集中討論政改 窒礙長遠發展
他認為,香港社會過度集中討論政改,只會窒礙香港長遠發展,促請反對派不要凡事政治化,並建議特區政府可從短期及長期兩方面,處理「後佔領時代」的社會問題。
他說,「短期來說,政府應從改善民生着手,例如好多參與『佔領』的年輕人,不單單因為要爭取民主,有些是因為貧富懸殊、向上流動等問題。」特區政府應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多「派糖」,以紓緩民怨,「電費又好,差餉又好,市民都希望政府可以幫助。」
「佔領」源於港青對「一國兩制」認識不足
但歸根究柢,盧瑞安認為「佔領」行動的出現是源於香港年輕人對香港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認識不足。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澳門就提出,要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三個必須」: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他表示,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早前指,港人對國家認識不足,須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反對派只重『兩制』,不講『一國』,以為『一國兩制』是『各取所需』,這是完全錯誤的看法。」
他強調,港人必須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兩者不能偏廢,否則就會抽空整個制度的核心精神。」
倡中史列高中必修科 增民族認同感
長遠而言,盧瑞安認為,特區政府應加強香港基本法教育,令香港年輕人多認識「一國兩制」的精神,又認為高中通識科「好唔妥」,應該「撥亂反正」,「如果用《蘋果日報》做(通識科)教材就死得!......政府應做就做,不能『和稀泥』。」他又建議將中國歷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培養年輕人的民族認同感。
特區政府第二階段政改諮詢快將啟動,盧瑞安表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特首普選問題的決定的基礎上,具體方案的討論空間仍然很大,例如是否放寬「入閘」門檻至十分一、提名程序採用「全票制」、「多票制」等,社會可積極探討各種可能性。
他重申,香港政制發展必須按照香港基本法及人大決定辦事,以確保香港不會「走錯路」。香港可以在2017年落實特首普選,是「大進步」,「但如果反對派杯葛諮詢,或者繼續爭拗『公民提名』,要一步登天,只會是浪費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