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一天,就要發一天光,為人民出一天力。」曾為毛澤東擔任警衛員、82歲的廣東雲浮人李連慶,時常將毛主席教導的話掛在嘴邊。6年前偶然得知老家集體年收入不到3000元,李連慶萌發了回老家做點事的念頭,不顧全家人反對,從北京隻身回到雲浮辦牛場,從退休老兵變成「牛司令」。談到曾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他略顯驕傲又感慨,「現在的社會風氣比不上從前」。■《南方都市報》
李連慶操着一口略帶京腔的普通話,說着說着不自覺會伸出手朝你揮舞,眼睛瞪得大大的。現在的他依舊過得像個軍人,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做100個俯臥撐、5分鐘長棍、5分鐘雙節棍,然後給整個牛場的人做早飯。他的牛場辦公室中央,貼着毛澤東畫像,牆上寫着「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
曾任葉劍英衛士長
「你是哪兒來的?」「廣東。」1957年,已經入伍當了6年兵的李連慶被選拔到中央警衛團,駐守中南海,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時,主席這樣問他,當年他25歲。1976年,毛主席去世,同一年,李連慶在老家的母親也病逝,他卻因為工作所需無法回家。此後,他擔任葉劍英元帥的衛士長,葉劍英逝世後,他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這個土生土長的廣東雲浮人,慢慢成了說話帶京腔、在北京安家落戶的北京人。
李連慶6年前在北京見到了兒時的玩伴,得知老家廣東雲浮荷路村經濟困難,決定要回去做點事。「當時全家人都不理解。但我總感覺家鄉在呼喚我,鄉親們在呼喚我,大家有需要,我就回家鄉來了。」李連慶不顧全家人反對,隻身回到了老家。因為小時候在老家放過牛,所以李連慶選擇辦牛場,過去四年已為附近村民帶來每年30萬元的收入。
如今荷路村村民都稱李連慶為「亞公」,以表尊敬。李連慶用積累幾十年的130多萬元積蓄,斥資翻新村裡的老祠堂,鋪砌了1.3公里的村中巷道,修建了2公里的排污渠和2個公共廁所。牛場剛辦起前兩年,李連慶的生活條件並不好,不到10平米的偏屋裡只有一張床和一張桌子,地上堆滿了雜物,女兒第一次來牛場探望父親,看到這樣的環境當場哭了起來。一間新牛舍要趕在年底竣工,李連慶前些天給北京的老伴打電話,說自己今年春節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