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赤坎區是湛江市委市府所在地,地處湛江市區核心城區,特殊的區位特點決定了在土地資源、用地指標、工業載體建設等經濟發展常見思路上受到限制。那麼,作為這樣一種區位特點的市區,該如何謀劃發展新思路,實現經濟和社會的良性快速發展呢?
以落實湛江市「三講三評」活動為契機和抓手,赤坎區尋找到了發展新思路,為類似區位特點的城市提供了一份可供借鑒的範例。赤坎目前正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推行「退二進三」,實施「三產興區」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和產業園區建設,呈現出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園區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集聚程度不斷提高的良好態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謝志林
成果篇
經濟實力跨新台階 民生幸福指數上升
今年1-9月,赤坎區在經濟發展方面出現呈現平穩快速增長態勢,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湛江前列,平均每平方公里貢獻2.4億元GDP;在社會民生方面改善效果明顯,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在多個經濟指數上,赤坎區成績斐然。一是實現了生產總值增幅創新高。完成生產總值187.43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排名湛江全市第三。其中,「三產興區」戰略效應顯著,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42.89億元,增長20.2%,增量、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總量佔全市的21.5%。全區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76.2%,比去年提高了4.6個百分點;二是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30億元,占湛江全市比重的23.8%,增長16.7%,增量、增速均排名湛江第一;三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7億元,增長42.9%,增量、增速均排名湛江第二;四是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公共財政收入3.53億元,增長30.5%,增量、增速均排名湛江第二;五是對外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實際利用外資1677萬美元,增長343.65%,增量排名湛江第一,增速排名湛江第三,提前完成全年1500萬美元的任務。
在社會民生改善方面,赤坎區重保障、惠民生、促和諧,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其中社會民生財政投入5.56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70.63%。10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一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鎮企業職工社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和社會保障卡發放任務。二是科教文體事業穩步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建、改建、擴建民辦幼兒園54所,高考和中考成績排在全市前列,省教育強區成果得到鞏固提高。三是社會治理成效突出。社會治安持續向好,蟬聯「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稱號。四是基礎設施建設造福於民。海帆路等道路和新雲橋建成通車,南華廣場片區等3個「水浸街」完成整治,瑞雲湖生態公園建成開放,建成綠道12.2公里。
經驗篇
科學規劃引領產業發展 三產興區推動轉型升級
湛江市目前正在開展「三講三評」活動,「三講」就是講規劃、講思路、講辦法,「三評」就是評園區、評環境、評效果。赤坎區充分樹立起「產業發展、規劃先行」的理念,強化規劃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克服了城市核心直轄區在土地資源、用地指標、工業載體建設方面的局限,合理規劃產業佈局,堅持三產興區加快轉型升級,並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體做法。
首先,強化規劃對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合理規劃產業佈局,大力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海田片區控規修編和調順島、「三民路」等片區規劃修編工作進展明顯,編製《湛江海田物流產業園發展規劃(2013-2020)》,為園區的科學發展進一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以海田物流產業園、金沙灣休閒旅遊圈、人民大道總部(樓宇)經濟圈、南橋商業圈為主的「一園三圈」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其次,堅持三產興區,推動轉型升級,努力做好三篇「文章」。一要做好產業聚集文章。根據功能分區、產業依托和資源狀況等條件,對產業進行合理、科學的佈局定位,搞好集中引導,推動產業特別現代服務集群發展。二要做好項目運作文章。加大招商選資的力度,充分運用「政策扶商、平台招商、項目引商」等措施,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重點招商項目,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用地省、污染少、稅收高、帶動強的項目。三要做好提質上檔文章。比如在工業方面,珠啤易拉罐36000罐/小時生產線項目建成的同時還預留觀光通道,建成啤酒博物館等旅遊觀光景點,將其打造成一個集工業旅遊、環保一身的新型現代化工業企業;建設湛江市現代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集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生創業示範孵化基地和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於一體;引進中國電器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為產業提質上檔提供科技支撐。
再次,要把園區做實,打造產業窪地。海田物流產業園作為湛江市唯一一個物流產業園,赤坎區一直很重視海田片區的升級改造,努力將其打造成佈局合理、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經營集約、配套完善的物流產業園。做實園區從幾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項目落地推動設施配套,以設施配套促進項目落地,採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園區道路建設,完善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二是優化產業佈局。按照「佈局合理、業態互補」的原則,加大對園區內專業市場的改造升級力度,以及豐富園區業態,比如把建材市場裝飾市場整體搬遷,建成湖景灣、迪拜等酒店,籌建海田美食城;三是不斷提高園區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目前園區內建成了海田國際建材交易中心、南方國際水產交易中心、海田國際車城等15個專業批發市場,形成了以汽車、水產、建材三大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格局。
第四,重視發展環境的作用,積極落實三優化,為經濟發展護航。一是優化政務環境。大力整治幹部「四風」突出問題,改進了工作作風,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效率。比如出台了「一條龍」跟蹤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快捷、高效地辦理各項事務,重點完善聯動、責任、督辦三項機制;二是優化城市環境。大力開展創衛、創模和生態文明區創建工作;三是優化治安環境。重拳出擊,嚴厲整治企業周邊環境,堅決打擊阻擾施工生產、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
最後,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經濟發展成果能夠體現在民生福祉上。改善和保障民生福祉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產業、促經濟,都要能夠反饋並體現到各項社會事業的同步和諧發展中,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這樣才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社會的支持,實現長久而持續的發展。
展望篇
赤坎崛起任重道遠 美好藍圖催人奮進
赤坎區未來將繼續以轉型升級為主線,推進經濟發展;以生態建設為抓手,推進城區提質上檔;以民生福祉為根本,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培育打造骨幹企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一方面,摸清重點企業底子,做到心中有數。深入基層,按行業、按區域分類,加強專項調研,找準企業問題,找出解決問題思路和辦法。另一方面,抓好分類指導,推進企業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貫徹湛江市骨幹企業會議要求,落實實施細則。協調落實煙廠等國字號大企業今年生產指標,力促珠江啤酒易拉罐生產線、百佳電纜等項目建成投產。
四方面加快產業園區建設。比如加快海田片規劃修編工作,積極推進湛江海田物流產業園市場升級改造,推進資源整合與集成;加快園區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海田國際商貿中心、海田建材加工中心、濱湖商業中心、天吉電子商務城、廣物集團汽貿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產業園區內的公共服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標準規範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盡快開發園區信息管理平台,提升服務園區企業的水平;逐步開發物流公開信息和電子商務等服務平台,發揮物流產業集聚效應。
繼續做大做強商貿流通圈。抓好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工作,積極推進大型商圈建設,著力打造市級商業中心;推進便民餐飲建設和社區商業發展,促進社會消費穩步增長;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引進含金量大、佔地少的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企業。對總部經濟項目、電子商務項目和和吸收外資、進出口貿易型項目,優先哺育。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放鬆。努力完成九項電網建設有關任務,盡快啟動體育北變電站、文保變電站的動工建設,解決周邊花園酒店、喜來登酒店、公園一號商業中心等重點項目的用電問題;推進海田國際車城周邊六條道路征地、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完善海田物流產業園區道路網絡。加快推進東盟城片區的源珠路、海豐路等道路建設;完善城區公交網絡建設,嘗試開通海田物流產業園區客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