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座羅湖橋,連接深港兩地交流情。與香港聯繫最為緊密的羅湖區,是深圳第一個建成區,約3萬港人在此居住和生活,每日從羅湖口岸過境的跨境學童多達6千餘人,羅湖口岸附近、人民南片區、東門步行街一帶,更是港人購物、娛樂、消費的集聚區。作為深圳改革開放先行區,羅湖率先提出社區體制改革,推進社區治理體系法治化,通過建設幸福社區,加速港人融入,參與社區建設,共建繁榮文明幸福新羅湖。
■香港文匯報記者 孫雪、李璐、郭若溪
2014年是深圳的深化改革年,羅湖區委、區政府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法治能力、創新織網工程、深化社區體制改革和推進黨政社群共治」5大改革,除轉變政府職能外,其他4項改革的側重點都在社區。今年8月,一個旨在用法治化的思路「重構社區」的系列改革,在羅湖區南湖街道啟動試點,成效顯著。羅湖在近日召開的改革動員會上,公佈了《羅湖區關於深化社區體制改革推進社區治理體系法治化的實施方案》,正式開始在全區各社區鋪開改革,會上,羅湖區區長賀海濤重點解讀了該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區治理,依法明確社區治理主體、釐清工作職責、核定崗位人員、規範財政保障、創新工作機制。通過系統改革,最終實現建立以社區綜合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居委會為基礎,以社區工作站為平台,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托,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補充,駐社區單位密切配合,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的現代社區治理結構和議行分離的社區組織架構。
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表示,將社區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定位於「法治化」,是作為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精神的基層實踐。羅湖將努力通過依法治理,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以「社區治理體系法治化」為核心,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區治理體制。
「職責清單」推社區機構責任法定化
梳理社區各類機構的工作清單,以及社區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和責任的法定化,是此次改革的突破口。通過對76部涉及社區治理的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和文件的整理,羅湖區明確了社區綜合黨組織的6項工作職責、社區居委會的13項工作職責、社區工作站的11項工作職責和15項需要協助開展的工作,以及社區服務中心的16項工作職責。
「法治化」思路最典型的體現就是社區工作站減負,以往不堪重負的社區工作站在此次改革中成為最大受益者。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羅湖取消當前社區工作站承擔的80多項工作任務,責任狀11項,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只保留4項,取消各類台賬47種,撤銷臨時機構25個。同時,羅湖制定了嚴格的社區行政事務准入制度。凡《方案》中未列入社區的工作事項,區各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不得轉嫁給社區。
啟動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
擴大基層民主,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常態化,是此次改革的「重頭戲」。以居委會為例,羅湖在調研後認為,近年居委會的邊緣化既與資源不足、人手不足有關,也有履職不夠、民意吸納和代表不夠、自治和服務活動開展不夠等主觀原因。根據《方案》,居委會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和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依法履行組織居民開展自治、社區服務、監督等活動和工作。每個社區居委會還配置專職成員和專職文員各1名。
隨著改革的深入開展,居委會將有更大的作為空間。根據《方案》,社區居委會將被打造成「發展基層民主的主要平台和載體」。此外,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選舉並培養一批社區自治帶頭人、推廣應用社區議事規則、豐富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形式和途徑等,許多探索在羅湖已展開多時。
倪澤望指出,改革後的社區治理體制運作要「讓行政的歸行政,自治的歸自治」。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理,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充分激發社會活力,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健全完善服務體系,實現從工作到服務的轉變;切實維護群眾權益,實現從維穩到維權的轉變;切實推進減員增效,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期港人深度融入參與羅湖社區建設
如今的羅湖,約有3萬香港人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6千跨境學童每日往返羅湖口岸,國際化已逐漸成為羅湖社區的特色之一。在羅湖區委書記倪澤望看來,建設繁榮文明幸福新羅湖的基石就在於幸福社區,只有抓好社區建設,群眾生活安全方便舒適,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到幸福。「希望更多居住在社區的港人能夠主動的融入及參與到社區事務中,而不僅僅是享受社區配套的公共設施。未來,羅湖還將採取更多措施,調動港人及外籍居民的積極性,共建幸福家園。」
倪澤望表示,隨著港人及外籍居民數量的逐年增加,越來越多長期居住的港人開始踴躍的參與社區事務,而如何更好的幫助居住在羅湖的港人融入到社區環境裡,也是羅湖區委、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的內容。譬如通過建立港人子弟學校、跨境學童服務中心等來服務在羅湖生活的港人。
南湖街道黨工委書記梁銳亦表示,如何讓港人及外籍居民融入社區,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熟人再變成這個社區的友人,一直以來都有相關的構思。「通過要求居委會,積極引導港人及外籍居民在社區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鼓勵他們依托自己的興趣愛好等不同的特點形成一些興趣小組,或者微組織等方式,在社區發揮一些作用。同時,也歡迎港人及外籍居民在開展黨政群共治活動中,一起共同參與治理自己的社區,逐步形成和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社區的概念。」
此外,梁銳稱,通過政協交流平台,從羅湖香港政協委員獲得很多很好的幫助和建議;羅湖也會定期與香港社會福利署、香港民政對接,包括去香港的社區走訪、瞭解等,加強兩地相互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