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與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簽署《內地與香港CEPA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與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在香港簽署了《內地與香港CEPA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將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眾多港商十分期望該協議能夠切實得到落實,使廣大港商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並能夠真正落實兩地人才有效互認,以利香港專業人才在廣東全面發揮其優勢。
撐港人北上創業 利服貿交流
此次《協議》廣東對香港服務業開放了153個服務貿易分部門,佔全部服務貿易分部門的95.6%,當中就「商業存在」的服務模式中有58個分部門對香港實行國民待遇。針對「商業存在」服務模式的負面清單,覆蓋134個服務貿易分部門,共列出132項不符合或不適用國民待遇的措施。
對此,香港多家有影響力的商會負責人均認可《協議》對香港服務業北上帶來的巨大利好。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告訴記者,廣東與香港經貿往來頻繁,《協議》的簽署意味着國家讓廣東率先與香港實現基本服務貿易自由化,使粵港兩地經貿關係又向前跨進一大步;與國際接軌的香港服務業發展成熟,放寬港資服務業進入內地市場,這將為雙方締造雙贏局面,未來將對香港的會計、審計、律師、檢測等服務業帶來良好的北拓機會。整體上講,服務貿易自由化將支持香港人北上創業。此外,根據《協議》,港企還能在廣東新增的試點地區,獨資設立娛樂場所。
儘管《協議》對香港服務業擴大了開放力度,但是仍然沒有解決粵港資格互認問題。香港中華工商業總會主席、永安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梁永安向本報記者表示,香港會計業歡迎《協議》中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制定的自由貿易協議,但是,因粵港兩地人才資格仍未能互認,導致許多香港會計師和審計師必須通過內地註冊會計師考試,並在內地工作三年,才能前往廣東前海執業。他呼籲,基於CEPA系列協議推進兩地人才資格互認,方便香港專業服務北上執業,促進內地現代服務業發展。此外,他還呼籲今年3月初能切實落實「國民待遇」,讓香港會計公司在廣東執業時,能夠以其公司名義開展業務,而非目前只能以諮詢或者顧問公司來拓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