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益證券(香港)研究部董事 曾永堅
國際原油價格周二進一步明顯下滑,美股當天持續調整,惟未有對內地股市構成明顯不利影響。儘管滬深股市早盤消化本身的高檔回吐壓力而低開低走,但其後受石化、證券商、黃金及核能股類升勢的帶動而令大盤回升,上證綜合指數終盤升0.67%或22點,於3,373.95點作收,為最近五年半的終盤新高,不過,成交金額則減少18%。
內地股市的表現亦帶動港股昨天回升,恒生指數扭轉早盤受外圍拖累的跌勢,終盤升0.83%或195點,於23,681點作收,成交金額錄得1,026.14億港元的偏高水準。事實上,內地股市近期的表現已反映內地投資人的熱情並未冷卻,儘管歐美較多不利因素與消息相繼出現,但A股繼續於高水準呈現震幅擴大的反覆格局。
通縮威脅增料加大寬鬆
滬深股市繼續受惠政策加碼的預期,特別是內地市場的資金面呈現相對寬鬆的態勢。市場目前普遍把焦點投放於本周五將發布的12月份通貨膨脹數據,較主流的憂慮為當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將進一步反映內地經濟面臨的通縮威脅增加,尤其PPI於去年11月已呈現連續33個月下滑的趨勢。
目前環球的宏觀形勢已增加市場對中國經濟短期內面臨的通縮威脅增加的憂慮。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及大幅下跌,對內地整個能源化工產業鏈的價格已產生整體下移的持續壓力,加上,內地今年面臨的食品漲價壓力相對近年趨向弱化,增加市場預期中國經濟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正逐步放緩,而最終可能更面臨通縮壓力。
基於社會對通縮預期一旦形成,勢將進一步抑制投資與終端需求,從而令內需面臨收縮壓力,故此,社會對中央政府短期內推行更多財政政策擴張,以及人行加大貨幣政策寬鬆的力度的聲音正增加,預計政策憧憬繼續有助內地A股短期內於高檔震盪。(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