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科研「缺錢不缺人」


「如果每年給我200萬元,能做的項目比現在多得多。」溫維佳說。200萬元經費在內地的知名科學家看來,幾乎「不算事兒」,但對於溫維佳等香港科學家卻十分關鍵。他直言,如今香港的科研經費很少,內地的科研經費很多卻無法申請,「香港有許多優秀的頭腦,但研究經費不足」。

溫維佳早前在重慶大學工作多年,後進入中科院物理所,再來到香港科技大學。比較這些機構的科研環境,他坦言,香港的環境更加自由,尤其是沒有如內地高校硬性規定的論文數量,科學家可以沉下心來做自己喜愛的研究,而不是為所謂的分數奔命。但是,近年來內地的科研環境有很大改善,尤其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令他深感欣慰。

期港府支持 解經費困擾

溫維佳表示,他的團隊現有10名成員,多是來自內地一流高校的頂尖學生。學生們的思維非常開闊,研究範圍十分廣泛,但卻備受科研經費短缺的困擾。

溫維佳說,礙於當前規定,香港科學家無法申請內地科研經費,雖然通過聯合方式可以申請到一些支持,但經費與實驗團隊發展並不匹配。他希望港府可以向新加坡、韓國等學習,給科學家提供更多的經費,令他聘請更多研究人員,研發出更多的科學技術回報社會。

溫維佳的團隊在研究巨電流變液同時,也發現很多其它的物理現象,並發展出新的科技產品。比如,他們研發的智能玻璃,看似透明玻璃,只要一按電鈕就變成磨砂玻璃,也可立即變回來。另外一種平時透明的玻璃,太陽照射就會變成藍色,同時產生具有殺菌功效的雙氧,還能產生電能。 現在溫維佳還在進行水科學研究。一如他20多年前對電流變液的研究,現在對水科學的研究也是從純物理基礎開始做,「說不定20年以後水科學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相關新聞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圖)
「兩彈一星」功勳 隱姓埋名卅載 (圖)
于敏簡歷
中國正成為全球科技發展新一極 (圖)
香港科學家共獲八大獎 (圖)
液體千分一秒凝固 科學家塑「未來戰士」 (圖)
同行研究屢受阻 迎難而上終突破
香港科研「缺錢不缺人」
40年未克「硬度」關 巨電流變液一朝解 (圖)
房祖名囚半年 春節前出獄 (圖)
未穿囚服身形消瘦 祖名:我應受罰 絕不再犯
容留人數次數少 法律界:量刑合理
薛凱琪隔空打氣 吳雨盼汲取教訓 (圖)
成龍未出庭 稱未動用關係救子 (圖)
數十人代委員旁聽
低通脹持續 通縮風險增 (圖)
PPI連續34個月負增長
南京人大副主任及兩副市長同辭職 (圖)
河北紀委書記轟貪官「無法無天」 (圖)
河南煤化原副總囚16年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