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用「抽水」來形容討別人便宜的行為,那麼,今期的內容便是一篇「抽水」之作;而被「抽水」的是日前介紹今年農曆新年在高山劇場舉行的「西九戲曲中心粵劇新星展」的西九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和藝術策劃羅家英。
根據報章報道,在記者會上,「西九的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說:可幸的是,回歸以後,政府所投放於發展粵劇的資源可不少:粵劇發展基金資助演出,中學課程加入粵劇內容,高山劇場新翼及戲曲中心等又成為新的演出場地。加上粵劇又於2009 年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以前被年輕人視為老套的粵劇受到不一樣的注視。」茹總監列舉的本地粵劇發展成就,除了西九戲曲中心外,其餘均是在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首六年推行或完成的工作,而當年「粵諮會」的成績和時任主席的周振基博士息息相關。
我在加入「粵諮會」前,並不認識周主席,所以對「粵諮會」也沒有太大的期望,因為依過往的經驗,沒有「法律權力」的諮詢會大都變成「吹水會」,委員各抒己見後便盡了責任。但周主席在第一次會議上,已說明不希望「粵諮會」只說不做。他本人是一位實務家,深知無財不行,上任不久,便舉辦籌款演唱會,成立「粵劇發展基金」;繼而,根據粵劇界的意見,要求康文署推出「場地傾側政策」、改善高山劇場設施、推動「粵劇藝術營運創新會」成立、資助高上院校舉辦粵劇課程或活動及向「教統局」爭取在中、小學加強粵劇教育等等,營造了粵劇發展的新氛圍。至於長期發展方面,即以「硬件建設帶動發展」的概念,建議興建油麻地戲曲中心和高山劇場新翼,周主席亦受邀加入「西九」工作小組,爭取「戲曲中心」早日面世。
在記者會上,羅家英認為「近年在政府及眾多粵劇組織的大力推廣下,也見不少熱心的年輕人入行演戲,單是油麻地戲曲中心便有九十幾位演員;而今次演出的新秀之一譚穎倫才不過二十一歲,現已是全職粵劇演員。」這其實是「粵諮會」當年推出「梨園新秀計劃」的「預計成果」。正如羅家英評價參演的新秀: 「都不錯、不錯。不過始終是新人。行內說:做得多、錯得多。做過不如錯過。錯過不如錯得多。得讓他們做多些演出,起碼做過五十套足本的戲,才可在舞台上站得穩。」周主席任內推行「梨園新秀計劃」和建議把油麻地戲院改建為小型戲曲中心,就是要為青年演員提供長期的演出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成為職業演員。■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