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去年12月漁護署在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銷毀約15,000隻活禽。資料圖片
抗禽有策
香港因天然環境限制,不能自給自足,大部分食物皆從外地進口,當中活雞也有相當大數量是由內地供應。本地禽流感感染個案過去不時發生,去年初便有禽隻受感染而被大規模銷毀。去年12月27日,香港更確診入冬以來首宗人類感染禽流感病例。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當晚召開流感大流行應變計劃督導委員會會議,決定將「流感大流行的應變級別」由戒備提升至嚴重級別。至30日,當局在一批來自惠州的供港活雞當中驗出帶有H7病毒,隨即於31日凌晨宣布暫停輸入內地活雞,並即日開通打鼓嶺檢查站,在確保本港雞場的活雞沒受感染下,讓批發商原車把雞運輸至零售地點。不過,有關檢查站的運作安排卻引起家禽批發業界不滿,宣布本港活雞也暫停供應,直至1月11日才恢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新聞背景:爆疫非首次 屢撲殺活禽
本港回歸以來一直飽受禽流感侵擾,不但有市民不幸「中招」,還連帶宰殺了數以百萬計的家禽。數字顯示,由2013年12月初至2014年4月,曾有10人感染H7N9禽流感,全部個案由內地傳入,當中3人死亡。 1997年本港爆發禽流感,導致6人死亡,當時撲殺了全港150萬隻禽類;2001年,本港有大量活禽感染H5N1病毒死亡,當局銷毀120萬隻活禽;對上一次是2011年,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發現死雞帶有H5N1病毒,1.7萬隻活禽遭撲殺。
政府設三應對級別
因應H7N9的潛在風險,當局於2012年發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流感大流行應變計劃》(下稱流感應變計劃),該份文件明確提出3個應對級別,以應付不同程度的流感的流行情況,分別是:戒備、嚴重和緊急。戒備級別代表流感已在境外存在,影響本港市民的風險較小,也還沒有本港的確診病例;而嚴重級別則對應本港已經有禽類或人類受感染,並有機會進一步人傳人。
有關級別的劃分主要考慮到:1. 感染的傳播能力,例如有否證據顯示病毒有能力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造成持續的社區爆發;2. 人類或動物疾病的傳播地域,例如受影響地區的全球分布,以及受影響地區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和旅客流量;3. 臨牀患者病情的輕重,例如嚴重併發症、住院及死亡情況;4. 人群中易受感染的情況,包括人群對病毒預存的免疫力、有較高感染比率或有較高感染嚴重疾病風險的目標組別;5. 預防措施的可用情況,例如疫苗和抗病毒藥物;6. 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等國際衛生當局的建議。
過往當有內地供港活雞感染禽流感後,全港活雞會全面停售,但此舉牽連較大,包括本地雞農及全體零售批發業界都要停止業務,受到龐大衝擊。為減低影響,政府在去年決定耗資3,000萬元興建打鼓嶺檢查站,以備再出現狀況時,在停止輸入內地雞的同時,可以保住本地活雞的供應。而在年底的確診病例後,政府決定因應情況,啟動嚴重級別,開啟打鼓嶺分流站,不料引起軒然大波。(基礎級)
自給自足有爭議 中央屠宰或見效
過往香港爆發了多次禽流感事件,均涉及內地供港活雞受感染,但最終本地活雞亦被「連累」要全線停售;打鼓嶺檢查站的設立原意是希望改善有關問題,但運作上卻出現連番爭議,令部分人質疑現在的供港活雞政策。隨着最近農業「復興」,有人提倡香港可考慮實施活雞自給自足。目前香港自供活雞率達59.5%,如果雞農能得到土地,政府並增發活雞養殖牌照,便有望實現自給自足。
不過,如果本港完全自供活雞,一旦其中發生禽流感,將會導致本港零活雞供應,長遠來看供應鏈也不能持續;而當供應量大減,活雞售價也會波動,零售商損失甚大,市民也可能受影響。
另有意見認為,港府也可以考慮仿效新加坡和台灣,以及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全面實行中央屠宰,這樣便不會出現漏檢的雞隻流到零售市場的情況,完全分隔人和活雞,若有病毒時可以把影響減到最小。但是雞販將會首當其衝,賺不到清理活禽和屠宰的費用,還可能要倒貼屠宰費。政府若施行中央屠宰,將要首先考慮如何扶助雞販,而市民亦可能對不再有活雞吃感失望,政府也需要回應。(摘星級)
政府VS業界VS市民
當局啟動應變計劃後,原打算日內盡快恢復本地活雞供應,回應市民對活雞的需求。不過,由於在打鼓嶺的檢查站內,雞商不能把活雞分流,導致雞隻比平日更遲到達零售點,造成業界不滿,決定罷工。幾日內,業界提出「車過車」的折中辦法(即車尾板接尾板不落地過雞),獲得政府採納;最後僅實行一天,因成本原因還原之前的做法。
以下我們一起來探討本港各持份者在禽流感及活雞暫停供應下所受到的影響,進而審視現行的活雞政策。
政府嚴陣以對
根據《流感應變計劃》的嚴重級別所對應的措施,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在長沙灣批發市場關閉期間,漁護署人員會巡視本地所有註冊活家禽養殖場,並對場內家禽增加抽取樣本進行測試,同時將本地養殖場的活雞,經打鼓嶺檢查站送往零售點。 打鼓嶺檢查站於去年5月中動工,斥資3,000萬元,主要作用是核實本地農場活雞的數目、來自哪個農場、有否出場紙等,並提供場地清洗雞籠,以免污染環境,威脅公共衛生。該站並不能用作家禽批發用途。
而位於惠州的源頭註冊供港活家禽養殖場在暫停供港21天的期限屆滿後,須經過內地有關當局的調查及兩地政府滿意調查結果後,才會恢復活雞供港。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亦跟進今次事件中,在供應鏈上可能曾處理該批受影響活家禽的各層次人員,包括跟進文錦渡動物檢查站和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的批發商與從業員的健康情況。
業界蝕本「袋住先」
對於家禽供應鏈上的業界人士來說,驗出禽流感病毒後1.9萬隻活雞同時被銷毀,帶來即時的經濟損失。而即使開啟打鼓嶺檢查站,批發商卻要面對成本和運輸時間增加的問題:如要用同一輛貨車直接運往街市,要多用3倍人力物力,雞隻可能要到下午三四時才送到零售點,零售商將難以營運。而幾經拉鋸,欄商最終決定原車經分流站運雞到零售點,雖然成本上升,但「有好過無」。
有人認為,打鼓嶺的檢查站面積其實比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還要大,絕對有空間可以在站內進行分流。
對於本地雞農來說,停售活雞直接影響其生計,而如果活雞3周內不能出貨,雞場更會變得很擠迫,雞隻患病風險亦隨之增加。然而,1月還未到活雞需求量最大的時節,對於雞販的影響相信會較小,但是生意下跌5至6成是意料中事。
坪輋居民抗議
不少香港市民愛吃活雞,在大時大節以活雞做白切雞更是傳統習俗,如只能改用冰鮮雞,很多人覺得掃興。然而,亦有市民認為,可以冰鮮雞取代活雞,活雞肉雖然比較鮮嫩,在味覺上勝過冰鮮雞,但食物安全始終最重要。亦有市民指, 處理活雞比較麻煩,平日只買冰鮮雞或雞翼,認同當局以安全為首要考慮停售活雞的做法正確。
另一方面,對於居住在打鼓嶺坪輋的市民來說,即使檢查站沒有用作雞隻分流,也有機會威脅居民健康、污染附近環境及增加交通噪音等,因此當地居民強烈反對政府的做法。早在去年5月,打鼓嶺和坪輋居民就抗議政府未諮詢便在當區興建檢查站,有居民更建議永久關閉該設施。
有意見認為,打鼓嶺檢查站除了居民一直反對外,現在引起業界不滿,變相浪費3,000萬元工程開支,造成政府、業界、居民三輸的局面。
有人認為 ,當局在事發後雖然盡力處理,長久以來卻不能阻止禽流感一再爆發,應該重新審視供港活雞政策、本地活雞自給自足的可能性等等。(進階級)
小知識:禽流感知多點
禽流感主要是由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鷄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禽流感的病徵包括眼部感染(結膜炎)、流感樣病徵(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或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潛伏期為7日至10日。較嚴重的類型可引致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人類主要透過近距離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而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十分低。與活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較易感染禽流感。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亦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是次的H7N9屬於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為它不會使禽類出現明顯症狀,較之會使禽類死亡的H5N1更難檢測。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本次禽流感的大約經過。
2. 承上題,針對這次事件,食衛局採取了甚麼措施?這項措施引起了甚麼反應?
3. 有人認為「應該停止內地供港活雞供應」,也有人認為「應該完全停止活雞供應」,你有甚麼意見?
4. 就你所知,政府和市民各自可以怎樣做,以避免禽流感爆發?
5. 作為市民,試以吃活雞為例,舉另一例解釋本土風俗如何影響政府施政。
答題指引
1. 試指出事發地點、時間、涉事人物和結果。
2. 試根據食衛局關於應對流感的三個級別,以及在級別下所作出的具體措施、該措施的影響和反響。
3. 開放型問題,同學宜結合多方持份者的角度來解釋自己的論點。
4. 試想想兩者如何互相影響。
5. 開放型問題,同學可以從日常生活下手。
延伸閱讀
1. 《流感網頁》,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015-1-3
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14843.html
2.《高永文:續食家禽 禽流難滅》,文匯報2014-5-11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5/11/HK1405110019.htm
3.《健康主題:禽流感》,世界衛生組織
http://www.who.int/topics/avian_influenza/zh/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