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史美倫指本港已成為區內投資人民幣資產管理的第二平台。 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表示,本港在亞洲區內的財富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隨着去年「滬港通」開通後,流通兩地的資金隨之上升,加上原有2,70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使本港成為區內投資人民幣資產管理的第二平台。她認為,上述因素為本港創造了獨特性,成為優秀的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在過去10年,不少內地企業透過本港平台集資,佔現時本港股市市值達一半。史美倫指出,本港將繼續成為國外資金進入內地的大門,截至2013年,70%的海外基金在港管理資產,是區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市場,單計私人銀行的財富管理,其資產總值已高達3,500億美元。內地經濟增長若能維持每年7%,本港的財富管理規模就能持續增長,因此相信本港財富管理業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
馮婉眉:人幣國際化 利港股債
匯豐香港區總裁馮婉眉在同一場合表示,在內地大力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環境下,人民幣於國際市場將隨着利率市場化、資本賬開放及金融改革,而蓬勃地發展。本港的股票及債券市場將能因而受惠,當中內地人民幣債券發行量約36萬億元人民幣,但於本港的流通量只有約7,000億,反映當中有龐大的增長空間,內地現時的發債量佔經濟總量只有12%,佔全球債市亦只得6%,遠低於美國,相信隨着人民幣債市規模日漸擴大,本港可把握人民幣債市的發展機遇,擴大有關市場的規模。
股票市場方面,由於內地儲蓄率高,加上兩地繼續推出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措施,相信香港的機遇巨大。此外,她又談到愈來愈多國家使用、或計劃採用人民幣作儲備貨幣,料未來趨勢將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