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上海昨日發布「12.31」外灘擁擠踩踏事件調查報告,新華社當天發表題為《且論外灘踩踏的「糾錯」與「整改」》的評論文章表示,中國內地不少大城市硬件建設雖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城市軟件管理水平上還差距很大;香港、紐約等城市先進的人流管理措施,值得包括上海在內所有內地城市的借鑒。
調查報告缺整改具體措施
文章指出,此次上海外灘擁擠踩踏事件的調查報告,從落實安全責任制、安全管理、監測預警、應急聯動和宣教培訓等五個方面提出整改建議。但總體來看,整改缺乏明確具體的措施,「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仍有待加強。
文章提到,上海外灘擁擠踩踏事件發生之後,香港蘭桂坊的例子屢屢被人提起。1993年元旦零時10分,在酒吧密集的蘭桂坊,人潮失控,踩踏死亡20多人。為了避免慘劇重演,香港政府接納調查報告建議,形成一套成熟的應對機制,包括利用傳媒提早公布封路措施、採取單向人流、要求公共交通工具配合疏導、安排醫療隊候命以及加強安全宣傳等。此後,香港再未發生類似慘劇。
內地不少大城市管理落後
文章表示,與網友拍攝的上海外灘人群密如螞蟻、聚成「一鍋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新年到來之際,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街道每隔一段就豎起隔離欄和防護帶,並對人流流向實施明確規定。
文章指出,對中國內地不少大城市而言,硬件建設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城市軟件管理水平上還差距很大。香港、紐約等城市先進的人流管理措施,值得包括上海在內所有內地城市的借鑒。吸取先進經驗同時,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堵住每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用更加科學的舉措和負責的態度面對每一場活動,北京密雲踩踏、上海外灘踩踏這樣的悲劇才會真正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