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國權將自己擅長的建築設計學知識與繪畫融合在一起,練就了「鋼筆國畫」。 朱娟 攝
他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卻對繪畫藝術情有獨鍾;他從未進行過專業的繪畫學習,卻靠自學一步步學會了素描、水彩畫、硬筆畫等;他將自己擅長的建築設計學知識與繪畫融合在一起,偶然間練就了「鋼筆畫」,並被中國工程院院士彭一剛讚為「鋼筆國畫」。他,這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近日還樂此不疲地舉辦了自己的畫展。他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還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到了這個年齡我只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社會留點東西。我不敢拿自己的畫跟那些名家的比,只希望有一點文化基礎的人都能看懂,能夠用畫激發他們的感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娟、實習記者 顧文靜 鄭州報道
這位老人名叫楊國權,現年84歲,家住河南省鄭州市。採訪時老先生招呼記者坐下,聲音洪亮。記者回話時特意語速慢些、聲音大些,但老人開玩笑說,「沒關係,我最大的不正常就是到了這個年紀依然眼不花、耳不聾、手不抖」。
設計鄭州近百建築地標
楊國權是江蘇人,退休前在鄭州市建築設計院任總工程師,40多年來他主持、負責、參與了近百項工程設計,包括鄭州二七紀念塔、鄭州嵩山飯店主樓、鄭州黃和平大廈等地標建築。其中35層的鄭州黃和平大廈在土質天然地基上採用箱形基礎的做法屬內地首創,楊國權憑此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工科承父志 繪畫己所好
被問到為何工科人去學繪畫,楊國權說:「選擇建築專業是受同樣做工程設計師的父親影響,學繪畫則是自己的興趣所好。」他說,從5歲起,看到《三國演義》裡的劉備、關羽、張飛,就開始用粉筆在牆上畫了。「後來,因為特別喜歡畫畫,我便自己去摸索,從練習素描人物,到畫一些簡單的水彩畫,再到畫硬筆畫等,我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
翻閱楊國權自己整理的《1955年-2001年畫選》,記者發現,上世紀50年代,年輕的楊國權多素描一些國家領導人;70年代人至中年的他,作品中多了一些水果、花草之類的水彩畫;到了70年代後期,除了一些山水風景畫,還有一些與建築學相結合的繪畫作品,如吐魯番額敏塔、喀什香妃墓。楊國權說,畫畫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打好基礎,一點一滴的來。「這其中,我的建築學知識對我畫建築物起了很大作用。」
鋼筆易攜帶 詩畫令動情
談及為何用鋼筆作畫,他說:「因為工作忙,時常出差在外,鋼筆是隨身攜帶的比較方便。」但他亦強調,雖然用了方便的工具,但他對作品的藝術追求卻從未鬆懈。他筆下的中國大好河山、著名建築栩栩如生,鋼筆速寫後加上色,他的畫作自成一體,被中國工程院院士彭一剛讚為「鋼筆國畫」。對於他作品的風格定位,他稱是「中畫與西畫之間、寫實與寫意之間、工程與藝術之間。」另外,他的畫還有一個特點,每幅畫都配了一首詩。他個人比較喜歡的為滕王閣配的詩:「落霞長天舞,秋水映孤鶩;新貌滕王閣,王勃動情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