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屠海鳴。記者倪夢璟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夢璟 上海報道)正在舉行的上海兩會上,公共安全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一大焦點。時常奔走港滬兩地的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屠海鳴表示,上海應該吸取國外和香港的經驗,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借鑒香港經驗 建日常防範體系
外灘事件令人震驚,而慘案暴露的問題更值得深思。屠海鳴說:「我們哀痛逝者的離去,同時也要警醒:這雖是一個偶發事件,但暴露的卻正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不成熟。」他認為,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公共管理方面其實有很多不足。「公眾聚集並不會必然造成傷亡,對公眾聚集活動風險麻痺大意,現場缺乏控制,人群缺乏有效安全意識,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從此次外灘踩踏事件可以看出,我們的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着結構性缺陷」。
屠海鳴表示,風險預估的不足、應急預案的缺失以及安全教育的缺位導致了悲劇的誕生。所以,在悲劇發生之後,如何彌補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缺陷,是當下應該考慮的重點。
屠海鳴建議,首先,大型活動應有其應急預案,尤其要嚴格控制人流量。其次,一套日常安全防範體系的建立必不可少。以香港為模範,在港「黑色元旦」事件發生後,香港政府即制定了《集體安全規範》,以一個詳盡的手冊式的規範,指導公眾公共活動的舉行。同樣是迎接2015年新年元旦煙火表演,香港維港兩岸也聚集最少30萬民眾和遊客,因為7000警力維持秩序,而整晚安全有序。「特區政府和警方這樣的積極應對思路,警力的常備無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做好詳盡預案 切勿因噎廢食
另外,對於上海這樣的大型城市而言,還應有其對應的常態化公共管理職能部門,並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識。「比如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於學校、單位展開相關的培訓與演練。」不過,屠海鳴還強調,對風險的科學預測、詳盡的應急預案才是做好每一次活動的最好保障,切勿因噎廢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據悉,是次上海政協會議上,有不少委員、常委都提到了公共安全問題。屠海鳴說,每一次大型活動的策劃和保障,都是對城市公共安全的一次考驗,但同時也是一次歷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