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談:緬北戰事全面升級


范 舉

一月中旬,緬甸北部又再發生戰爭,克欽邦遍地戰火,密宋北部克欽軍進攻緬軍營地發生戰鬥,同時緬軍在帕敢北方英鐸季大湖地區與克欽軍二十六營也進行了決戰。緬北戰事進入全面升級狀態。數百名中國公民在內的約二千名平民在戰區被困三天,目前傷員無醫藥,所剩糧食食水不多。近期,緬甸政府和多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提出,希望在緬甸聯邦日,即二月十二日簽署全國停火協議,這將有望結束困擾緬甸長達六十年之久的內戰。而與此同時,緬甸北部的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的戰事依舊持續。

克欽邦:位於緬甸東北部,是緬甸七個少數民族邦之一,與中國的雲南和西藏接壤,盛產翡翠和柚木。克欽邦居民主要包括克欽族和撣族等。克欽族是緬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約一百二十萬,主要信奉基督教,與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景頗語是克欽族通用語言。出現這種分化,是英國人在上世紀撤退、離開緬甸埋下的伏線。基督教是英國人傳入的,目的是分割緬甸和印度。克欽族活動的範圍,延伸到了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印度阿薩姆邦和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印度稱「阿魯納恰爾邦」),都有他們活動的足跡。印度的景頗族(印度稱Singpho)數千人,他們與中國及緬甸的其他景頗族人有密切的關係。英國殖民者一九四七年退出緬甸時製造民族矛盾,緬甸國父昂山將軍從民族團結出發,與各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允諾給予少數民族自治權換取了國家統一。後因種種原因,緬甸民族矛盾日益激化,邊境地區一直存在多股「民地武」。從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八年,緬甸一直處於內戰之中。英國人上世紀布置了這一枚棋子,目的是要把英國的勢力伸入中國雲南省。景頗是我國對該民族的稱呼,緬甸稱為克欽,印度稱為新福。

歷史上,景頗族信仰傳統的原始宗教。近代,基督教、天主教等開始傳入我國景頗族地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社會歷史調查中,景頗族在解放前信仰基督教的並不多。但近些年來,基督教在景頗族地區發展很快。為了深入了解這一情況,筆者對景頗族的基督教信仰歷史與現狀進行考察。

一八九四年,美籍牧師高曼受內地會派遣,自六庫抵潞西中山鄉木城坡傳教;一九零三年,內地會又派法籍牧師菲白勒木到東山鄉弄丘寨傳教;一九一四年,緬甸木巴壩教會派英籍牧師英格朗與緬籍克欽族牧師德毛糯入境至瑞麗市弄島鄉曼甲寨傳教。一九一五年後內地會和境外教會不斷派遣牧師至德宏各縣傳教。至此,部分景頗族信仰了基督教。建國前,德宏州基督教被兩股教會勢力控制,一股是緬甸密支那總會與八莫總會,勢力較大,控制範圍有瑞麗、隴川、盈江等地;一股是國內的內地會,控制地區為潞西、梁河。一九四二年,兩股勢力從屬英國教會,一九四五年後屬於美國教會管轄。一九五零年,歐美籍神職人員全部撤離德宏。新中國成立後,景頗族地區基督教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控制,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相關新聞
《迴光奏鳴曲》衝出一片天 (圖)
影訊:金像電影連環放
影音館:《聖瘟神正傳》教壞細路 (圖)
新戲上場:《頭條殺機》挑戰新聞底線 (圖)
百家廊:閒言碎語 (圖)
雙城記:郵票的事
翠袖乾坤:靜默的革命
古今談:緬北戰事全面升級
方寸不亂:科幻魔喼
演藝蝶影:黑森林人生
此山中:寓知識於過癮,賜官 (圖)
熊育群 異鄉人的嶺南史記 (圖)
行走廣東 對嶺南土著的暢想 (圖)
商業發達的廣府文化 (圖)
人物小傳 (圖)
編者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