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自由講
中學文憑試不經不覺已完成了三屆,教育局亦隨之而作出各科的中期檢討建議。無可避免地,在政治氣氛熾熱的環境下,通識科又自然成為了焦點。
修訂踏前一大步
是次修訂主要包括完全刪減一些過於艱澀的課程內容,如「政治全球化」及「科學和科技研究成果如何受到尊重和保護」的相關議題是學生於日常生活中較難接觸的,所需的知識中背景亦較闊較深,學生一直也難以掌握。通識科一直被詬病課程既闊且廣,刪減部分課題有助節省課時,讓師生有空間深入討論其他的議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關的刪減內容僅佔整體課程的很少百分比,惟考慮到不同持份者對刪減哪些議題或會有不同的意見,這次修訂仍帶領通識科踏前了一大步。
另外,是次建議亦將一些「探究問題」及「說明」訂得更聚焦及具體,亦嘗試對課程重複的部分作出統整,如改寫現代中國「家庭觀念和功能」的部分等,確能收精簡學習內容之效。而由於最近政治氛圍的關係,單元一「影響青少年參與社區事務的因素」相關內容被刪除就帶來很大的爭議,甚至有人質疑此修訂帶有政治動機。
但這只或許是時間上的吻合,因為這次中期檢討的討論早在佔領運動之初經已展開,甚至已接近進入公開諮詢的階段,大概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考慮因素。而且,這部分一直在單元二主題二的課題亦有涉及,兩者內容確實有點重複,大抵不少老師早已刪去這重複的教學內容。
焦點放回課程本身
對於通識科這以議題為基礎作教學方法的科目而言,其實這次的修訂並不影響老師在課堂上教授青少年參與一些社會政治運動的議題,如「青少年參與七一遊行」就定必牽涉青少年參與社會政治事務的因素;而建議方案亦明確在單元二「政府與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中加入「青少年」一項,所以請各位不用將相關修訂想得過於政治化,否則只會使通識科不斷與各政治事件掛u。政治化的討論容易給予部分社會人士口實,令通識科的課程檢討未能將焦點放在六個單元的課程本身,難以回歸專業的討論。在此,也懇請教育當局避免因任何政治壓力去處理課程的改革,而須從實際的教學得茼瓞{如何增減課程內容。
繼之前獨立專題探究的修訂後,是次中期檢討主要蚞巧騣珛{內容的改動,而其實在通識科的考評上,仍有不少值得我們探究的部分,例如過於茩姣y文的書寫能力、卷別的時間分配等,也希望當局能就茯袺鶭傢D繼續進行修訂吧。■林子斌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文書、孔聖堂中學老師(考試主任)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