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2015年新春酒會致辭中提出的「四個應當」,為人們提供了反思「佔中」的四個維度:理、法、情、勢。港人須明白「一國兩制」的道理,堅守法律底線,增強對年輕人的關愛之情,從國家的發展大勢中尋求香港的發展機遇,從這四個維度反思過去,謀劃未來,必能使香港未來的路走得穩、走得寬、走得好。
成功反「佔中」之後,港人應該如何反思這場風波?在中聯辦2015年新春酒會上,張曉明主任致辭中的最重要內容就是:應當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應當倍加珍惜香港的法治優勢,應當給予青少年更多的關愛,應當更加積極地借助國家的發展大勢謀求香港的更大發展。「四個應當」為人們提供了反思的四個維度:理、法、情、勢。
「理」就是「一國兩制」的道理
港人須明白:香港不是一個與國家對等的政治實體。
「一國兩制」是國家治理方式的創新。大凡創新之舉,在實行初期必會被一些人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曲解和誤解,這是普遍規律。
經過反「佔中」的洗禮,現在,我們應該明白「一國兩制」蘊含的基本道理,那就是: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個與國家對等的政治實體。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但並不意味着香港可以不受中央管轄,可以不尊重中央擁有的權力,可以任由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件發生,包括在特別行政區普選制度這類重大政治體制問題上的中央決定權。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公然散布「港獨」和「武裝抗爭」的言論而不受管制,如果有人公然以非法方式與中央政府對抗而不受制裁,這正常嗎?
世界上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會允許有人在自己的領土上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領土完整是一條底線,底線不可逾越。這個道理其實並不複雜,也非「中國特色」,但這個道理還沒有完完全全深入人心,以至於有些人「角色」錯亂,現在到了必須把道理講明講深講透的時候了。
「法」就是法律底線
香港的法治優勢其實很脆弱,港人應該悉心呵護。
法治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也可以說是香港最重要的制度優勢。但在此次「佔中」風波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法治顯得很脆弱。法律的底線很容易被衝破,若不是特區政府、警隊和廣大市民攜手起來及時反擊,香港很有可能秩序大亂,社會撕裂,法治根基蕩然無存。
痛定思痛,我們應該在完善法律制度上積極作為,補上漏洞。比如,《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使「港獨」分子有了可乘之機。同時,市民更應增強守法意識,無論是什麼動機,你的言行都應規範於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呵護法治,維護法治尊嚴,需要從細節做起,從平常時日做起,從自己做起。
疏忽於小節,必釀成大禍。近日就有立法會的反對派人士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撤銷有關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具有不可抗拒的憲制權力,香港立法會有許多職權,包括訂立法例、修改法例及審議特首施政報告、審議財政預算案等,恰恰沒有「勒令」全國人大常委會撤銷某一項決定的權力。顯然,他們的言行又一次越過了法律的底線。對於這樣的言行,應該依法進行制約。
「情」就是對年輕人的關愛之情
年輕人是香港未來的建設者,各界應多給他們關愛。
此次「佔中」的主體人群是青年學生,年輕人感情容易衝動,容易被蠱惑,容易被利用。「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話雖如此,情卻未了。香港各界應多關心年輕人,從物質上講,他們面臨著就業、住房等諸多困難;從精神上講,他們有諸多的迷茫、困惑、不滿。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
習近平主席去年12月在澳門關於青少年的殷切寄語對香港同樣有指導意義。香港的未來寄托在年輕人身上。關心年輕人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創業就業的機會,為他們打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為他們構建解疑釋惑的平台,為他們鋪墊實現人生理想的天地,讓他們看到希望、感到溫暖,充滿為理想奮鬥的信心和激情,有了民族自豪感、國家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們才能成熟起來,成為香港未來的建設者、參與者、見證者。
「勢」就是發展大趨勢
國家是香港發展的戰略腹地和廣闊舞台,香港應順勢而為。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今的天下大勢如何?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中國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中國在重塑世界經濟版圖中將擔負更大的責任。這一趨勢,連超級大國美國也不否認。搭乘「中國快車」,謀求自身發展,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戰略選項。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借助國家的發展大勢謀求香港的更大發展,無疑是最佳選項。
然而,某些港人仍然懷着複雜的心態看待內地的發展,有的擔心與內地合作,會被「內地化」,有的擔心不與內地合作會被「邊緣化」。如此猶豫徘徊,必會喪失機遇。
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的政策是:只給予、不索取,真誠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不勝枚舉,讓內地不少省份眼紅,但仍有一些港人不領情,這是十分不妥和不當的。現在內地不少省份感嘆:港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香港是被祖國寵壞的孩子」。這還不值得反思嗎?
香港要破解就業、住房等民生難題,離開經濟發展則無從談起。凡事順勢而為,則事半而功倍。借船出海,借風揚帆,當是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