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參加「粵港大學生-尋找南粵文化之旅」的同學留影。 理大供圖
我很高興以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的身份參加「粵港大學生--尋找南粵文化之旅」。在這7天中,我們一行人參觀了廣州、潮州和梅州,了解當地的文化。
功夫茶含哲理 體現中國茶道
在潮州的一天遊中,我們先上了一個專題文化課程,學習潮州文化,之後參觀了潮州古城、韓文公祠、湘子橋和開元寺,也品嚐了潮州的地道美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潮州的功夫茶,功夫茶指以烏龍茶類為沖泡茶種,講究水、火、茶葉、茶具、沖法和品嘗的茶藝。而潮州亦有一套獨特的功夫茶具,講究「高沖低灑」、「刮沫淋蓋」等沖泡手藝和謙恭禮讓的茶禮,而功夫茶亦包含哲理、宗教、思想修養和文學藝術等豐富內涵的茶道。所以潮州功夫茶不論在源流上,還是對茶道的研究上,都是具有獨特的風味和格調,也體現了中國茶道。我也在潮州古城見到不少茶具和茶葉攤檔,甚為吸引。
在梅州的一天遊中,專家向我們解讀了客家文化,一行人又參觀了中國客家博物館、葉劍英紀念園、東山教育基地、院士廣場、親水公園和人行浮橋,也品嚐了梅州的地道美食和佳釀,如釀豆腐和梅子茶。
梅州 「釀豆腐」 源自釀餃子
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亦擁有「文物由來第一流」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當地三大名菜之一的 「釀豆腐」,令人垂涎,這道菜是根據北方釀餃子演化而來,由於南方稻多而少麥,又盛產黃豆,人們便把豆腐當作餃皮釀進肉餡煎煮熟,發現味道特別鮮美,於是便成了客家名菜。
餡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豐儉而定,一般以五花豬肉為好,配上少許香菇、魷魚、蝦仁等,加上鹽,將餡釀進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轉煲十多分鐘即可吃。我食後發現豆腐濃香軟嫰、清爽可口,味道難忘。
至於廣州的行程,我們獲安排參觀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有「嶺南建築藝術寶庫」之稱的陳家祠、廣東博物館、嶺南文化博物館和廣州塔,更有機會學習粵劇和詠春。彭慶華為我們講解粵劇與詠春,他是國家一級青年粵劇演員、專攻文武小生,師承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現為廣東粵劇青年團副團長和廣東粵劇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彭慶華把詠春融入到粵劇之中,加強了舞台上的觀賞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讓我十分佩服。
在這幾天中,我認識了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擴闊了生活圈子,也不會忘記這次交流。■香港理工大學學生 陳宇穎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