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協同發展一周年:交通一體化邁大步 總體規劃待出爐
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漢語拼音Jing、Jin、Ji均以J為首,既像兄弟,又像是三者的地緣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長期以來,由於行政體制機制和觀念的束縛,三地的合作發展受到制約。一年前的今天(2014年2月26日),J姓三兄弟終於迎來加強關係的重要契機--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擔負打造中國新的增長極的重任,亦由此被稱為習近平親自推動的「一號工程」。戰略實施一年來,三地交通、環保、產業轉移等領域向一體化邁出的步伐比過去十幾年還要大;但是,千呼萬喚的總體規劃仍未出爐,生態補償、財稅共享等制約區域發展的根本難題至今未解。2015年,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落地,建立京津冀「利益共同體」是加速推進過程中亟待攻克的新難題,也將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出謀劃策的焦點議題。 ■香港文匯報 北京、天津、河北 連線報道
天津分享京冀民航客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達明 天津報道)2013年以前,天津機場客流從未達到過1,000萬人次。2014年8月,天津機場擴建完工,年吞吐能力達到5,000萬人次,數倍於實際運量,大而無當,處境尷尬,出路何在。與此同時,相距150公里的首都機場長期人滿為患,年吞吐量已超過設計運力的8,200萬人次以上。一邊是吃不飽餓得慌,一邊卻是吃多了撐得慌。京津冀一體化的實質推進,為天津機場化解尷尬提供了良方和契機。提供乘機方便,構建「地空聯運」,分流北京客源,吸引河北客源,成為天津機場的唯一出路。
設異地候機樓 客量增超兩成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許多京冀旅客到首都機場乘機,比到天津機場更遠。為了吸引這部分客流,早在2011年,天津機場就在河北的滄州和黃驊分別建起了兩座「異地候機樓」,但此後的兩年裡,由於行政壁壘等各種阻力,這項「分流工程」停滯不前。
去年,乘着「協同發展」的東風,按照「承接北京航空需求」的「一體化」方略,天津機場不僅在河北的廊坊、保定、唐山、白溝、勝芳建起了5座「異地候機樓」(今年計劃有秦皇島、北戴河),還成功登陸北京南站(京津城際鐵路的始發站),利用巴士、城鐵等交通工具實現了與天津機場的「無縫對接」。
家住北京南城的蕭女士由於工作關係,需要經常往返於台北與北京。天津機場北京南站候機樓啟用後,她可乘京津城際半小時,再乘大巴半小時到達天津機場,乘搭直飛台北航線,「比去首都機場要節省時間,而且機票還便宜不少。」蕭女士說。
2014年,天津機場客流量同比增長20%以上,增幅全國第一,而增量部分的旅客大部分來自京冀,其中為首都機場分流旅客140萬人次。從「一體化」層面說,「資源共享」、「市場共享」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隨着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不斷完善,今後的分流量還會大幅增加,既減輕了首都機場的壓力,也為京冀旅客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京津冀聯手 加快交通一體化
區域內協調發展,交通是關鍵。而最便捷的中短途交通方式首推城際鐵路。2005年,國家發改委批准了京津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總里程710公里。10年過去了,除了120公里的京津城際趕在北京奧運會前建成通車外,其他的還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不僅將原有的規劃大幅調整到3,700公里,而且多條線路已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簽署協議,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聯手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是自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確定為國家戰略以來,三地政府聯合投資的最大實體公司。
河北築巢吸京津企落戶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孔榮娣 河北報道)設在河北曹妃甸的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有這樣一對夫妻,可謂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見證者。兩人都是河北石家莊人,分別在東北和北京讀大學,工作都落腳河北唐山曹妃甸。
畢業於東北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張建峰,2008年正式簽約首鋼集團。他介紹,當時正趕上首鋼搬遷,考慮到專業很對口,曹妃甸這個名字很有詩意,而且還是沿海地段,沒多想就欣然前往。來了曹妃甸,張建峰傻眼了,遍地是荒無人煙的灘塗,而當時的首鋼為打造「新家」,正在馬不停蹄的吹沙造地。
轉眼六七年過去了,首鋼京唐公司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循環經濟示範區,曹妃甸也以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吸引大批項目集中落地,變身一座工業新城。現在,張建峰的愛人韓娜也選擇在曹妃甸工作,兩人在曹妃甸購置兩套樓房,把父母也接了過來,全家都變身「曹妃甸人」
曹妃甸承載19央企京企
以首鋼搬遷為序幕,曹妃甸已成為迄今為止北京產業外遷最大的承載地,目前共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業落戶曹妃甸,總投資達1,446億元。
在河北省長張慶偉看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河北當前面臨的最重要機遇,要搶抓機遇、找準定位、主動作為,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北京大紅門市場將遷至保定白溝,北汽有限公司將整體搬遷至滄州黃驊,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落戶河北滄州渤海新區,北京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與石家莊市政府簽訂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的合作框架協議......越來越多產業密集落地河北。
此外,京津冀三地海關、僑聯、旅遊部門、文化部門、交通部門、衛生醫療機構、氣象部門、環保部門等多部門更深層次的合作也紛紛展開。
2014年京津冀協調發展主要進展
■交通基建一體化:北京新機場開工,京昆高速淶水至北京段通車,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成立,河北與天津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生態環保合作:京津冀實行生態環境信息共享、生態過渡帶共建,京冀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產業轉移合作: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等批發市場轉移至津冀,北京凌雲化工整體搬遷至河北邯鄲,北汽集團在河北黃驊整車項目建成投產,京冀共建曹妃甸現代產業試驗區,津冀共建邯鄲涉縣天鐵循環經濟示範區。
■警務航空合作:建立全國首個警航區域合作平台,三方將在重大安保、突發事件、反恐防暴等方面展開合作。
■衛生應急合作:簽署「京津冀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合作協議」,建立「突發事件信息通報制度」。
■通關一體化:7月1日起北京、天津海關實現通關一體化,10月將擴至石家莊。
■檢驗檢疫一體化:三地實施「進口直通、出口直放」政策。
■體育協同發展:推進「環京津體育健身休閒圈」建設。
■產權交易一體化:成立「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建立三地統一的要素市場。
(記者海巖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