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於昨日成立。 葉佩妍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葉佩妍)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中的女主角患有小腦萎縮症,由行動不便,慢慢衰退至失去寫字及說話能力。此劇令不少人開始認識小腦萎縮症,但該症仍屬於罕見疾病,患者難以確診及接受治療。由於小腦萎縮症屬遺傳病,患病約8年的李巧之,由太婆一輩開始,全家共有10多人患上小腦萎縮症。李表示,雖然自己以前是護士,但對罕見疾病也沒有太深的認識,她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幫助罕見疾病的患者。
現年約58歲的李巧之,曾於本港及海外任職護士超過30年,但卻因為確診患上小腦萎縮症而提早退休。巧之指,她的太婆及母親也患有小腦萎縮症,所以她早已有心理準備自己亦會患上。她稱,「我的媽媽於51歲時確診,她的醫生叫我都要有心理準備,就像『等死』一樣。」
樂意成病例助人認識怪病
直至2006年,巧之開始出現小腦萎縮症的徵狀,她指「2006年我跌斷了右腳,那時醫生開始擔心我跟媽媽一樣,直到2008年終於確診。」由於小腦萎縮症屬遺傳病,巧之大部分家人也難逃厄運,其姊妹、姨姨、兩名舅父及他們的子女亦患上小腦萎縮症,大多於20多歲發病及確診,於50多歲逝世。
患上罕見疾病,巧之仍積極面對,更強調要「殘而不廢」。由於巧之是前護士,因此很樂意將自己成為病例,讓更多醫生了解罕見疾病。然而,巧之認為除了要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疾病外,政府亦應投放更多資源協助患者,「我希望政府可以在經濟上提供資助,讓更多患者能負擔昂貴的醫藥費。」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昨成立
為推動及改善罕見疾病的政策及服務,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於昨日成立,希望政府為罕見疾病建立數據資料庫,以及加強罕見疾病遺傳專科服務。罕盟外務副會長劉志強患有屬於罕見疾病的馬凡氏症,他表示自己曾患心臟撕裂,卻被誤診為胃酸倒流而延醫,反映社會對罕病認知不足。
劉志強表示,本港現時對罕見疾病仍沒有明確的定義,較香港鄰近的國家及地區,包括台灣及日本落後。他指,「要定義罕見疾病,可能以病發率或者患病人數去決定,我認為香港可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按病發率每1萬人中有6人至10人就是罕見疾病。」
另外,劉又認為現時的罕見疾病患者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一個專科及罕見疾病中心為他們提供治療,希望政府可設立「罕見疾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