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列蘭新高鐵動車從甘肅古烽燧邊駛過,該鐵路對新絲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資料圖片
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美國便從未中止過對該構想的猜忌及質疑。對於 「一帶一路」是為抵禦美國 「亞太再平衡」戰略、與美國瓜分太平洋水域等無端猜測,吳建民回應稱,中國並不需要掌握所謂的「主導權」,瓜分太平洋更是「無稽之談」。他指出,美國仍舊停留在過時的思維模式裡,保持着「對抗」的固有思路,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則是站在世界、地區及中國的共贏層面上,「大國瓜分世界的時代過去了,現在迎來的是合作的新時代」。
冤家宜解不宜結
吳建民認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無疑有對付中國的考慮,但中國自身並不具備「對抗」的本性。他提到一位哈佛大學教授告誡美國的話,「不要把中國當成敵人,你如果把中國當成敵人,它就會變成敵人。」同樣,他也提醒中國人,千萬莫要落入「對抗」思維,不要去強調「對抗美國、對抗 『亞太再平衡』」,因為如果不斷強調,雙方必定會走向對抗的道路,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沒有好處,「冤家宜解不宜結」。他認為,真正的本事在於「化解」,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正是此道。
他認為,中國與美國都是太平洋地區乃至世界格局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國家,但「瓜分太平洋」的說法太過可笑,「合作之後實現共同繁榮,才是行得通的王道。」
歡迎美國共發展
他指出,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對美國持開放、包容、歡迎、共同發展的態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不希望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做出選擇,我們還是應該從世界、地區、中國的角度通盤考慮,找到一個平衡點或利益點。」他續指,中國人不要圖「虛名」,要做「實事」,只有讓雙方都感到共贏的合作才能保有持久性和鮮活度,而秉持着開放共贏態度的中國,才能夠更容易爭取沿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夠克服「一帶一路」發展道路上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