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江蘇連雲港港區內的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專線站場,準備運往哈薩克斯坦的過境集裝箱在裝車。 資料圖片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吳建民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資本輸出的轉折點,中國資本國際化的大潮將延續至少幾十年。中國企業盡量利用外交資源協助自己融入當地,最終成為全球性公司。在該構想發展過程中,他十分看好民營經濟的前景,認為其將來會成為市場主導模式下、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主力軍。
境外投資潮將延數十年
吳建民指出,中國資本國際化的大潮正在興起,「2014年中國在境外投資高達1,400萬億美元,國外資本來中國投資不足1,200萬億美元,以此為轉折點,中國資本國際化的大潮如能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料將會改變中國、改變世界。」他認為,中國的資本投入將拓展至多個領域,提升合作到較高層次。他預計,這股大潮將至少延續幾十年。
對於「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實現中國過剩產能轉移的說法,吳建民表示認同。他認為這也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機會,「將自身過剩的產能,比如鋼鐵、水泥等轉移到稀缺的國家,既可以創造接收國本土就業、促進其地區繁榮,又能使得中國在合作中獲益。」
長期生存變全球性公司
他提醒道,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要做的即是深刻領會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共贏思想,但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層面,必須使該思想見諸於行動。他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要長期生存的。建立牢固的基礎才能夠長期生存,而只有共同的利益不斷發展才能夠打牢基礎。」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高目標應該是,由跨國公司變身全球性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配置最優化的資源、開拓更優質的銷售渠道、吸納最優秀的人才,而這些將為中國創造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動力。
外交資源介入必不可少
此外,外交資源的介入也必不可少。他提到,「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只要有外交資源,就應好好利用」。走出去的企業必須了解當地的法律、歷史、風俗習慣、辦事之道等,「一定要經過培訓,不要閉着眼睛走出去,一定要有目的地走出去」。他續指,恰到好處地利用外交資源,就能快速地見到「對的人」,也更容易讓對方產生信任,「而不是見面之後先互相摸底,那將會浪費很多時間、精力。」
他強調,在中國企業通過「一帶一路」構想走出去的過程中,文明對話至關重要,「基礎設施的改善,交通便利化,帶來的結果就是文明對話的渠道更加暢通,而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在此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