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撮要
東深供水工程從1965年3月運行至今已整整50年。回顧這一運轉半世紀的工程,它的主管單位-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葉琴感慨:「東深工程是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即便深圳、東莞缺水,我們也要保證香港每年的供水量分毫不少。」面對有港人質疑大量花錢買的食水被政府排入大海,徐葉琴表示,從2006年起供港食水就採取「彈性供應」方式,2011年起更是「按月通知用水量」,至今已有近10年未發生「供水過剩」現象,「倒錢入海」、「浪費資源」一說已是舊聞。 ■節自《港按需取東江水 非「倒錢入海」》,香港《文匯報》,2015-2-28
持份者觀點
1. 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葉琴:早在2006年,香港就和廣東省簽訂「彈性供水」協議,根據協議,香港每年向廣東支付一筆固定款額,從而獲得每年最多11億立方米的供水量,但具體供應量是根據香港的實際需要提供。
2. 廣東政協港區委員張均華:飲水當思源,供港水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不是有錢就能喝上。
3. 水務署發言人:「統包總額」方式既可保證香港在出現百年一遇的旱情時,仍有足夠食水供應;而在高集水量的年份,亦可避免輸入過多東江水而浪費水資源,同時亦可減省輸水費用,是一個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安排。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供港東江水的大概歷史和現況。
2. 承上題,為什麼徐先生說已經沒有「供水過剩」現象?
3. 有人認為「很多港人對東江水沒有感恩之心」,你同意嗎?為什麼會這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