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反違法「公提」為何不能當校監? 撐違法「佔中」怎能做副校?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特區政府宣布委任廖長城為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接替去年逝世的張建東。委任科技大學校監,是特首的法定權力,廖長城不但是資深大律師,而且對社會貢獻良多,先後兩次出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近十年,亦曾擔任多項重要公職,專業資歷社會服務資歷都符合資格。然而,有些人依然要在雞蛋裡挑骨頭,上綱上線,科大學生會發表聲明,批評有關安排是梁振英安排親信加入科大重要決策機關,「用意昭然若揭」云云,聲明並指廖長城的真正「罪證」,就是他「指2017年特首候選人必須由提委會提名,否決民間要求的公民提名。」以及他支持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原來,科大學生會以及一些反對派人士反對廖長城任命,不在於其資歷,而在於其政見,因為他反對「佔中」提出的「公民提名」,以及支持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所以就不能當科大校監,何謂以言入罪?這就是最明顯例子。

從來沒有一條規定指明校監不能表達政見,更不能因為其政見不合某些人的「胃口」而否定其任命。更何況,廖長城身為資深大律師,自然要依法辦事,反對違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是應有之義。至於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現時未能夠立法,主要因為政治生態和環境未許可所致,但立法並不存在可否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這點就是反對派也不敢否認。廖長城有關「公民提名」及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評論,試問有何錯誤之處?有何可質疑之處?難道因為他據理直言,就要受到科大學生會留難,這些學生把自己當作大學的「太上皇」嗎?

現在香港的大專學界,出現一個很怪異的現象,就是任何有關大學高層的任命,只要是不被反對派認可的人物,只要是發表過一些與反對派相左言論的人物,都例必會遭到留難及狙擊,例如較早前嶺大校長任命就是一例。相反,只要是反對派支持的人物,就算其學術管理、品德操守有虧,甚至正被廉署立案調查,就如陳文敏般,都可得到反對派的百般袒護,甚至挑動一場自編自導自演的遴選風波,意圖為他抬轎。可惜西洋鏡很快被拆穿,港大校長馬斐森日前的言論反駁了陳文敏及反對派喉舌的謠言,既然物色委員會都未作推薦,何來特首干預阻止陳文敏當選?這場鬧劇充分暴露了反對派如何不斷在大學高層任命上發難,黨同伐異,打壓異己。

可笑的是,科大學生會及反對派卻是雙重標準。反對廖長城做校監因為他反對「公民提名」,支持陳文敏做港大副校長因為他「唻迭v撐「佔中」,在立場上緊跟反對派。按這樣的邏輯,將來大學高層豈非只能是支持「佔中」的「黃絲帶」?在上任前必須宣誓支持「公民提名」,並且曾有批評特區政府、與官員勢成水火的記錄才符合資格?這樣,恐怕各間大學高層勢將充斥陳文敏、戴耀廷之流,這才是反對派的真正目的。市民應該看清楚,現在究竟是甚麼人在干預大學高層任命,干預院校自主,不是特區政府,而是潛伏在各間大學的反對派以及其控制的學生會,他們才是罪魁禍首。科大學生會的聲明其實就是他們的「自供狀」。

相關新聞
張曉明「三個看清」 精闢論述香港依托內地經濟發展戰略 (2015-03-09)
廿四味:反違法「公提」為何不能當校監? 撐違法「佔中」怎能做副校? (2015-03-09)
張德江反「港獨」劃紅線響警號 樹目標固基礎共築普選夢 (2015-03-09)
暴力衝擊內地旅客必須嚴懲 (2015-03-09)
張德江吹響反「港獨」進軍令 (2015-03-09)
設科技顧問是無奈之舉 (2015-03-09)
從香港出發 八十天郵輪環遊世界 (2015-03-09)
張德江劃紅線反「港獨」 樹目標推普選 育青年築夢想 (2015-03-07) (圖)
三言自有千鈞力 撥開迷霧見青天 (2015-03-07)
英國會報告是鼓動「港獨」「自供狀」 (2015-03-07)
梁家傑指沒有「港獨」裝傻扮懵 (2015-03-07)
遴選風波只為陳文敏抬轎 (2015-03-07)
西方走廊:倫敦極度恐慌緣因「出格」政客 (2015-03-07)
張德江勉兩地民眾互釋正能量 公民黨挑撥離間用心惡毒 (2015-03-06)
梁家傑謬論說明全面理解「一國兩制」確有必要 (2015-03-06)
張德江提出「兩件大事」彰顯法治 「三點希望」指明方向 (2015-03-06)
「香港2020」政改方案違反基本法 (2015-03-06)
張德江「三點希望」 顯中央關懷 (2015-03-06)
廉署絕不放生 李卓人等「落鑊」 (2015-03-06)
不容借「水客」問題挑撥兩地關係 (2015-03-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